如此,整個皇宮的人都能知道皇帝雖然病了,但依然記掛著政務,拖著病體回式乾殿養病,只為方便與朝臣議事。
次日,皇帝發布尋賢令,聖上舊疾復發,唯有續命丹可根治此舊疾,若天下有能研發續命丹者,可毛遂自薦,當今聖上有重賞。
此令一出,大魏的臣民們一時議論紛紛,續命丹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大魏自曹啟皇帝繼位後越來越重佛,那些煉丹的道士都已經慢慢被大家遺忘了。
難道當今聖上為了活命,要重新重用煉丹師了嗎?那些信奉道教追求自然得道的世家一時間覺得陛下和他們越來越一條心了。
又過幾日,曹壬休養得差不多後,拖著病體上朝了。
這次朝會上,廷尉列舉出高成的幾項重罪。
其一,通敵賣國,販賣大魏軍械儲備信息給鮮卑慕容氏;
其二,先帝在位時,組織謀劃「匪禍案」,殘忍截殺商隊。
其三,結黨營私,與石氏狼狽為奸,迫害忠良之士。
其四,魚肉百姓,侵占百姓良田,逼良民為私奴。
高氏種種罪行罄竹難書,故判決高氏年滿十五以上男丁斬立決,其餘人員流放西河郡,家奴和部曲全部抄沒歸朝廷處置。
曹壬不是和的大家商議如何處決高氏一族,而是直接讓廷尉宣讀判決結果,這引起了朝堂的轟動。
先帝在位時從未處置過任何世家,更別提是如此趕盡殺絕的處決方案。
一時間,朝堂上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認為此判決太重,應該酌情考慮,畢竟高氏姻親遍布大魏,這般處決恐怕會引起大家的恐慌。
另一種聲音,以上的幾條罪名是否都成立,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撐?
曹壬早就猜到他們會有此一問,自然也是準備充分的,廷尉立即宣讀了每一條罪證的證據,特別是匪禍案,連參與人數,軍械使用數量都有詳細記錄。
至此,大家都知道,是石氏為了自保把高氏一族賣了。
楊憲自那日見過石氏的徐門客後,派人去追殺徐門客,也想辦法派人去地牢暗殺石封,但一個都沒能成功。
徐門客離開楊府後,好似如人間蒸發一般,而地牢的看守非常嚴密,他派去的人哪怕費大力氣進去,也沒能找到關押石封的房間。
為此,近半年多的時間,他寢食難安,所以乾脆秘密召集心腹逼皇帝儘快處決高氏和石氏,誰曾想高氏被處決了,皇帝卻隻字未提石氏。
高氏的死活他並不關心,反而是石氏,有如懸在楊氏頭頂上的一把刀,只要他不死,楊氏隨時都可能被皇帝問責。
自石氏和高氏一族下獄後,楊憲越來越猜不透當今陛下在謀劃什麼,一次次出乎意料讓他愈發力不從心,從而也愈發焦慮。
他不想留石氏,自然不會為高氏開這個口。
思慮片刻,他終於出聲,「臣對高氏的判決無異議,只想知道何時判決石氏一族。」
尚書令楊憲竟然無異議?這讓朝臣們既無法理解,又覺得心寒,高氏哪怕與楊氏不算姻親,但也是一起同朝為官幾十載,怎能對陛下對高氏的趕盡殺絕無動於衷呢?
「魚肉百姓,侵占百姓良田,逼良民為私奴」這些罪名,試問哪個世家沒有?如今的朝臣見到陛下以這些罪名下判決,一時間既懼怕又心有戚戚,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家族不會也落得高氏這樣的下場?
「石封的案件更加錯綜複雜,為不冤枉石氏一族,廷尉署還得繼續搜查證據」曹壬回。
還是這句話,楊憲一時間只覺得怒火中燒,可他不能再對皇帝咄咄相逼,因為那天皇帝被他逼得暈倒後,同僚看他的眼神都帶著玩味了。
「眾卿對高氏的判決有無異議?」曹壬再次出聲。
楊尚書無異議,他的同黨自然無異議,而其他有質疑聲的朝臣面對廷尉拿出的鐵證如山也不知如何辯駁,一時間只能沉默接受。
高氏一族的判決就這樣通過了,很快,皇帝以鐵腕的手段迅速處決了高氏一族。
若說高氏被處決,誰最受觸動,非王司徒莫屬,他那日才下朝歸來就病倒了。
那年的兩起匪禍,有一起是琅琊王氏的手筆,王謝兩家被先帝打壓後,朝中地位每況愈下,但王氏早已習慣奢華享受,他們需要足夠的銀錢來維持體面的生活。
和謝氏不同,王氏手中還有少量部曲家兵,所以他們才會鋌而走險和石氏聯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