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獲取軍功同樣要以命去拼,每戰尚不能保證斬首得功,就有無數秦卒前赴後繼血灑疆場。

戍守匈奴三年或是戰死,就能讓後代永免徭役!

「若是輪不上我該如何是好!」

秦人擔心的只有這一點!

「秦歷三十七年,全國免除徭役,」沒人會忘記這個時間點:「女帝定然不止對匈奴用兵!」

絕大多數秦人,都已然做好為後代赴死的準備。

何況這都不是必死之局,戍守三年也能爭到永免徭役——女帝何其仁慈!

………

張良總算明白秦二用來威脅他的「潁川郡的徭役」是怎麼回事。

原來並不是因他免除一郡徭役,而是以韓人已經爭得的免徭役來作威脅。

又一出「空手套白狼」!

只是時間對不上,秦二總不能在巴蜀未定之時就揮兵匈奴。

免除徭役必然不止戍守匈奴一途,或是有大量韓人以別的方式獲免。

軍功爵制的改革?

………

謀士在推測免除徭役的前提時,武將看的就是覆滅匈奴本身了。

想要獲取封王之功,非開疆拓土不可為。

韓信為統帥已成定局,也無人敢去與兵仙爭奪這個位置,何況有韓信坐鎮必百戰不殆!

——「兵仙下凡」的各種迷惑行為讓天下人都知道韓信在政治上的幼稚,但沒人會質疑他的用兵。

隨同出征的裨將一職,就是武將必爭!

英布搓搓手:「周順,我最早跟隨公主,這征戰匈奴不能不選我啊!」

他可太清楚指揮作戰是由他來沒錯,但由誰出征方面,指導員的話語權比他高!

「若項羽……」見英布垮下臉,周順笑道:「吞併匈奴非一戰之功。」

英布這才反應過來。

始皇帝滅六國也是十年,上將軍都換了好幾個,更何況裨將。

隴西侯門前愈發熱鬧,李信苦不堪忍。

………

糧草供應、馳道與驛站的防護、爭奪水源地。

韓信的目光已然投向大秦以北。

沒有任何兵法提及該如何指揮一場不間斷、持續時間長達十年的戰爭。

戰場在沒有城牆的無垠草原,那是匈奴的主場。

但韓信沒有絲毫畏懼。

因為他是韓信。

【為確保驛站寄信的暢通,秦二經常以民用渠道給各地的官員寄信並要求按時回信,當然也包括遠在長城之外的韓信。】

【這些不走軍政渠道的信件不會包含涉密信息,大多是隨便問句好再附上回信要求。】

【由於信件量過大,自然不是秦二親筆書寫,而是由宮女們代筆。】

【官員們收信後看內容就知道秦二的用意,按要求回信就行,且非特殊情況不得回文書。】

【比如秦歷20年立秋的信,就是要求各地官員寄回當地的一片樹葉。】

【也有借這個渠道舉報領導貪腐的小天才!有的貪官會截留政道的信件,但民用信太多了沒法截,而且截了秦二的信導致信件沒能按時抵達咸陽,會被青玉案倒查!】

【這就是秦二的用意,為了防止被上級官員截留,這些寄給下級官員的信往往是寄給官員的親朋好友甚至同鄉而不是本人,回寄的地址也不固定,還會寄到別的地方中轉。】

【最早的「帝王信箱」。】

【秦二的很多政策都沿用至今,她的思維太超前了。】

簡單的驛站,都能被秦二用來加強對官員的管控。

張良對未來要輔佐的君王有了初步的了解。

秦二行事喜好提前布局。

只看她當前的行徑,難以推測她之後的用意。

比如驛站的存在,只看天幕前文會以為劍指匈奴,輔以加強各地的物資信息流通。

然而緊接著就是秦二能藉助民道監管官員。

張良甚至還能想出很多用處:驛站的通暢與否、信件的收寄頻率都能反應當地的治理情況。

但又涉及到許多問題:誰來送這些民用信?如何確定送信地址?

想得越深入,這簡單的驛站改革就變得越發不簡單。

張良現在知道為什麼只能休沐五日了。

………

陳平對秦二越發推崇。

不愧是信奉性本惡的荀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