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成為反面案例的扶蘇紅了眼眶。
秦二的愚君論讓他明白盲信儒學是件怎樣愚蠢的事情。
他難過不是因為被秦二作為反面案例。
而是恐懼於他差點就讓大秦、讓華夏陷入絕境。
嬴雲曼默默地移開視線。
唉。
她也不知道扶蘇本人能看到她舉例。
欺負老實的君子不是她的愛好。
………
張良再度沉思。
明知秦二隻是在為發起戰爭而狡辯,但這些話他確實無法反駁。
沒有誰能肯定未來不會再出一個扶蘇。
也沒人能否定不會再有一個匈奴。
但只是因為猜測,就要去毀滅數個國家,這種說法又何其荒謬?
【張良:難道你要為了沒有根據的猜測就去滅國?】
【秦二:我就是根據。如果我是匈奴的王,你覺得大秦現在還在嗎?】
所有有識之士在此刻脊背發汗。
他們或許會暗罵秦二無德,或許認為秦二部分行徑嚴重傷害他們的利益。
但沒人會否認:
如果秦二是匈奴的王,那將是匈奴以外所有國家的災難!
就像有秦二的大秦,也是其他所有國家的災難一樣。
【張良:世間不會再有你這樣的君王。】
【秦二:這話我就當你在誇我。但永遠不要用善意去揣度別的國家,因為你承擔不起對方的惡意。就像西域諸國以善意揣度我,然後五年就都亡國了。】
【張良:大宛滅國之後呢?你要一直征伐下去嗎?】
【秦二:是。】
【張良:疆域越大,國家就越難治理。】
【秦二:是難,又不是不能。我相信你們,就如同你們相信我的眼光一樣。】
【完。】
不要用善意去揣度別的國家,因為承擔不起對方的惡意。
張良苦笑。
韓國怎麼滅國的?
不就是喜歡用善意去揣度秦國和楚國嗎?
秦二以古通今,恐怕就是從韓國的史書里看出了這一點,故而堅決要在大秦強盛之時覆滅其他國家。
「我相信你們,就如同你們相信我的眼光一樣。」
有這樣的一句話,又有哪個臣子會不為秦二效死?
………
每次看到煽情的東西,就忍不住尷尬。
但嬴雲曼也沒法否定那是她的原話。
她這人底線比較靈活,為了達成目的什麼話都說得出來。
而剛好,這個時代的人就吃這一套。
尷尬之餘嬴雲曼又感到一絲悵然。
這個世界沒人會理解,甚至連後人也無法理解,她那段話並不是在以己度人。
那是無法忘懷的屈辱歷史。
矯情也只是一剎那。
她從三歲就開始準備造反,目的不就是讓華夏人無法理解嗎?
嬴雲曼難得地對論壇生出期待:
告訴我,你們沒有經歷那樣的屈辱。
【感覺秦二說得好有道理啊,是我我也被說服了。】
【所以我才會先強調秦二是在滅西域之前就想打大宛——她拿來狡辯的論據就是西域被她滅了,所以大秦要以西域為戒,要提防周邊以及不相鄰的所有國家。】
【先射箭再畫靶子,神射手啊!】
【不過秦二說得確實也有道理,誰都保證不了後世不再出昏君,誰也保證不了別的國家不會出秦二。】
要拿西域的覆滅作為藉口,所以先把西域滅了。
張良原本的感動灰飛煙滅。
他就不能信秦二的話!
雖是惱怒,張良也明白秦二的意思。
任何一個現在看尚且弱小的國家,都有可能成長為威脅華夏的敵國。
他已經被說服了。
………
墨家還沒有。
張行還是認為戰爭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即便大秦從戰爭中獲益,但獲益的也只有君王。
那些戰死的軍卒才是承受代價的人。
【不過在不知道天地有多大的情況下,盲目對外作戰其實是相當危險的事情吧?萬一韓信帶著三十萬燎原軍折在西方怎麼辦?】
【所以才會有劉邦的出使啊!出使團其實有好多個呢,各個方向都有,只是邦子哥的功勞最大名聲最響。】
【使團就跟斥候一樣,他們會確定前方的國家能不能打,不能打自然會撤。】
韓信注意到燎原軍的數量。
正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他不認為指揮三十萬大軍就是他的極限。
但燎原軍軍制極為特殊,事實也證明三十萬就足以橫掃所有國家。
至於使團與斥候……
在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與敵人時,使團帶回來的情報確實作用極大。
君上果然是明主。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