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個確實。】

【秦歷37年免除徭役——不管三七二十一,免了徭役再說。】

【???】

【好簡單粗暴的聯想。】

【但有用,我記住這個時間了。】

【免徭役的過程也算考點:匈奴西逃後,秦人不能再通過守匈奴驛站免徭役,而秦二的軍功制只覆蓋數量有限的職業軍士。】

【張良以「遷民令」填補了剩下的空白:遷移到「新郡」的秦人,也可以永免徭役。】

【其實37年後也有依舊需要服徭役的秦人,不過歷代官方都以「遷民令」實施之年視為永免徭役的年份。】

【有秦人寧願服徭役也不願意搬家?】

【因為這裡的「新郡」是指最新設立的郡——37年的新郡是擎雲郡,光是耗在路途上的時間就長達兩三年。】

【嘶……】

【這種距離的遷移,基本就是和故鄉斷聯。】

【新郡基建還極為落後,搬過去得先吃好多年的苦。】

第三種永免徭役的方式出現。

不需要和其他秦人爭搶,只要願意遷移就能免除,看起來沒多大的生命危險。

但秦人還是更願意去爭奪守驛站或是入伍的機會。

就是在大秦戍邊,也不過趕路幾個月。

趕路兩三年,這得是多遠的距離?

就算他們自己能接受長途跋涉,家中老幼怎麼辦?

搬遷之後,還要「吃好多年的苦」。

好多年是多少年?會不會比服徭役還要苦?

這可不是一人服役,而是全家一起受苦。

即便有諸多顧慮,他們還是極為感激張良。

至少,他們有選擇。

………

嬴雲曼放下心來。

她擔憂過全體免徭役的條件太簡單。

如果秦人都被動等待,守匈奴驛站和入伍的熱情減退,那就很麻煩。

不過她也不是特別擔心。

無私奉獻還沒有成為主旋律,人性就會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未來的她不會讓浴血換取權利的秦人後悔。

【田賦的免除主要考點在軍功蔭祖地,但也經常會考張良與之同步推行的租田制。】

【42年怎麼記!急急急!】

【怎麼把年份忘了:秦二的2+2+2。】

【感恩。】

【嗚,樓主你但凡早一年發這個帖,我的歷史也不至於那麼低的分。】

【租田制的考點記住租金為零就行。】

【這個倒是好記,說是租其實就是終身所有但不讓買賣,去世後還給國家嘛。】

未來的大秦非常長的時間裡都不會缺地。

租田制主要是防土地兼併。

獨角獸

嬴雲曼也知道為什麼這會是張良的功績,因為她充其量給一個思路。

真正落實只能是由謀聖自己摸索。

比如怎麼確定租出去的田地不會荒廢、如何保證公平公正等。

如今思路都不需要她給了,看張良的神情就知道他已經在思考這些問題。

真是個好用的丞相啊。

曹參暗嘆御史中丞無愧謀聖之稱,常人辦到天幕所說的一件就能青史留名,謀聖卻是做了如此之多。

難怪後世人對謀聖如此喜愛。

因官制改革之故,許多官員都看張良不順眼。

不少人都用「以色侍君」譏諷過他。

但誰也無法否認張良的才能。

………

黔首們理解不了終身租田有何深意。

但「租金為零」他們很能理解。

「謀聖千古……」

沒有文化的他們說不出多麼好聽的話,只能重複天幕出現過的話語。

【49年的戶籍改革、50年的《秦憲》也不能編排,畢竟……唉。】

【QAQ。】

【這兩條屬於常識,倒是不需要額外記憶TAT。】

【剛剛還笑得正開心,結果轉頭就看到這個時間點嗚嗚嗚。】

【沒辦法,說和張良有關的考點肯定會說到《秦憲》,也肯定會讓人聯想到他在翌日離世。】

【大秦有謀聖,是華夏之幸。】

華夏之幸。

秦人皆為此動容。

這般評價更甚於青史留名。

卻沒人有異議。

免四賦徭役,這兩條功績便已足矣。

許多人都還記得:張良有著三倍於蕭何的「工作量」,只是天幕未將其詳細道出。

張良離世的前一天,都還在為大秦盡心竭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