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晨雪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楊志是瑞王一手提拔起來的部下,瑞王對他可是有知遇再造之恩。當年楊志隨瑞王南征,經歷大小戰事無數,獲封二品龍虎將軍。明惠郡主的棍棒還是楊志教導的,說他是郡主的師父也不為過。得知郡主之事,他必會鼎力支持。剛才獲悉瑞王薨逝,楊志當場落淚,怕是鬱結於胸,無處排解,恰此時趙令衝上來觸霉頭,可會有好果子吃。

孫言慶掃了一眼武官之列,其中半數都是瑞王的舊部。看了一眼一直跪在地上,被氣得不輕的趙令,又抬眸掠過外髹金漆的平台,悄悄看向坐於龍椅之上的天子,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顧敬對那句「寒了定北將士們的心」甚為認同,道:「楊將軍所言有理。」

禮部尚書李禮撲身跪倒,急呼:「陛下,臣以為不可。」

顧敬被打斷話語,略有不悅,仍守住君王氣度,問道:「李尚書有何話要說?」

李禮抖著花白的鬍鬚道:「陛下,古往今來,男女各司其職,陰陽各守其規,此為禮法,亦為倫常。若准許郡主司男子之職,獲任大將軍,豈非顛倒陰陽?如若世人皆不守禮法,罔顧倫常,長此以往,豈非天下大亂?此事萬萬不可呀。」

百官聽聞此言,低聲議論。以軍功論,郡主確實居功至偉。但若以倫常論,此事若成,男子的地位豈非會受到威脅。若世間女子爭相效仿,男子還何以頂天立地?不少官員均是神色不善。殿內反對之聲逐漸開始占據上風。

顧敬望著下面的文武百官,不悅之情愈重。

一人從文官之中出列道:「臣,劉監請奏。」

顧敬的眸子閃了閃,抬手示意免其禮,道:「准。」

劉監恭敬的回道:「謝陛下。」

劉監此人眉目舒朗、文質彬彬、能力卓絕,又得當今陛下唯一的嫡親妹妹寧國長公主的舉薦,現今二十四歲便已是督察院右都御史,官至正二品,深受陛下信重。

「臣適才聽聞趙大人和李大人之言,百般思索,困惑不解。請兩位大人及諸位大人為下官解惑。」

劉監拱手向跪著的趙李二人和那些面色不善的官員行禮,道:「下官蒙陛下聖恩,忝居右都御史。下官深知自己才疏學淺,便想以勤補拙,讀書不輟,近日正潛心研讀我大周開國聖史。兩位大人,一言女子不可為將,一言女子司男子之職則亂天下,可下官記得我大周聖祖陛下曾金口玉言,封鎮國公夫人為巾幗將軍,贊其鎮守通關之大功。鎮國公夫人威名遠播,並未致使天下大亂,更是因力保通關,助聖祖攻下西北半壁江山。此為我大周史書記載,難道有誤?」

劉監再拱手,道:「李大人乃是禮部尚書,兩朝元老,明史明禮,請大人教我。」

李禮冷汗直流,他竟忘了有此事。聖祖確實有此言,歷來帝王金口玉言,既有此言說,便不容置喙。況且,那是聖祖呀,大周的開國皇帝。

李禮看了劉監一眼,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汗越流越多,衣服都濕透了。

劉監見李禮不言,第三次拱手,道:「趙大人乃是兵部尚書,通曉古今戰事,必是清楚通關之戰。請大人教我。」

聞言,趙令憋得滿臉通紅,攥緊拳頭,梗著脖子回道:「通關之戰確是屬實,可鎮國公夫人並未成為巾幗將軍。」

劉監不疾不徐的道:「據下官所知,當年聖祖欲待西北戰事定,下旨大賞眾將。然,天妒英才,戰事剛捷,聖祖卻因病駕鶴仙逝。太祖匆匆即位,喪祭期間不能封賞,故此事暫且耽擱了。之後,太祖揮兵南下,打下我大周的江山,定國封賞。太祖欲完成聖祖遺願,封國公夫人為巾幗將軍。然,國公夫人以『國公爺已獲封鎮國公,世襲罔替,享無數特權,此等皇恩厚賞不可承受』為由婉拒了先帝。趙大人若是不知,可到翰林院査讀典籍,亦或是去國公府,親自向國公夫人求證。若此事為真,足可證明聖祖和太祖皆認可女子為將。」

趙令啞然,諸臣默然。

皇帝掃視諸臣,熨帖的舒了一口氣。

正當文官苦思冥想,欲再出言勸阻之時,卻聽得殿外太監朗聲通報。

「鎮國公覲見----」

尋聲望去,只見殿外站著一鬚髮皆白的老者,頭戴紫金冠,身著八蟒玄服,腰間圍系金絲玉帶。赫然是鎮國公,甄義。

顧敬立即對劉淮道:「快,給國公爺賜座。」

鎮國公年近古稀,精神矍鑠,尤其雙目,炯炯有神。脊背筆直,腳下生風。行至殿內方欲行禮便被顧敬阻止,道:「國公爺無須多禮。」

顧敬面露關切的道:「國公爺今日怎得空前來朝會?若是有本要奏,讓令郎呈上來即可,何須親至?」

鎮國公躬身謝過皇上賜座,道:「老臣身子骨還算硬朗,陛下無須擔憂。臣站著便好。」

「好。國公爺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啟稟聖上,臣在府中聽聞凜關八百里加急已到京師。臣憂心邊關戰事,方才入宮,行至殿外,正聽聞郡主之事。老臣斗膽,有話要說。」

顧敬和顏悅色的道:「國公爺但說無妨。」

鎮國公突然轉身看向朝臣,開口即問:「各位大人可還記得先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