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敬慈愛的笑了。過了一會兒,拍了拍清瀅給他捏背的手,道:「好了。你坐著,朕還有話要和你說。這降書,你覺得如何?」
顧清瀅思量片刻,道:「兒臣覺得賠款要加一倍,納貢要加一成,割地要加五城,和親就不必了,但要送北齊的二皇子進京為質。」
顧敬大笑出聲,道:「不愧是我兒!」
北齊皇帝一共六個皇子,一個公主。大皇子被顧晨射死了,三皇子早些年病死了,四皇子生下來就是個痴兒,五皇子也病死了,六皇子兒時墜馬,摔斷了一條腿,成了個瘸子。皇子裡只有二皇子是個全乎人。至於那個公主,聽說是國色天香,但顧敬並不感興趣,也不會讓皇子娶敵國的公主。
和親,無非就是娶過來,嫁過去。顧敬膝下只有兩個公主,大公主顧清瀅是所有子女中他最為疼愛的,想都不要想。二公主顧汐泠和五皇子顧曙同是敬妃所出,年十四,自小體弱多病,顧敬也不會把她嫁過去。大周乃是勝方,何須嫁女和親。
第17章
顧敬垂眸,道:「顧晨可會對朕心懷怨懟?」
「父皇多慮了,以王姐的心智,怎會想不明白。王姐毫不掩飾她的不甘,是因為與父皇親近,就如稚子同親父置氣一般,怎會心懷怨懟。想來王姐此時就已經完全想開了。」
顧敬微微頷首,覺得是這麼個道理。
「父皇可在北齊的降書上再加一條,命北齊將周孚押送給王姐處置。」
「甚好!」說過北齊降書的事情,顧敬想起一事,道:「清瀅,這些年,朕一心關注戰事,對你愛護有疏。朕和你母后也捨不得你離開身邊,但你就要十八了,戰事也要結束了,是該為你選駙馬了。」
顧清瀅先是一怔,接著臉上一紅,道:「父皇可是嫌兒臣在身邊礙眼了,要趕兒臣出宮?」
「這是什麼話。朕和你母后都恨不得一直留你在宮裡。可也不能真的一直留你在身邊呀。你還能一輩子不嫁了不成?」
顧清瀅卷著帕子,道:「那兒臣就一輩子不嫁,留在父皇和母后身邊日日盡孝。」
顧敬笑了,道:「你呀你。罷了,你的婚事關係重大,不能有半分馬虎,等朕再好好替你想想。朕先命人為你選建公主府吧。」
「兒臣都聽父皇的。」
時辰不早了,顧敬甚是乏累,顧清瀅便告退了。等出了宣德宮,方才的羞澀之情立時不見。她坐上轎輿,前面有宮人照路,玲瓏和靈犀走在兩側,後面跟著幾名隨侍。
冷風襲襲,人影綽綽。
父皇問顧晨可會心生怨懟,她回的是,不會。其實她並不確定,畢竟顧晨與北齊有殺父之仇,怕是屠城滅國都難消心頭之恨。況且,這麼多年過去了,她又怎能確定顧晨還是從前的顧晨?須知,人是會變的。念著兒時的情分,她願意相信顧晨沒有變,也只能相信,因為她需要顧晨這個倚仗。
滿朝文武,父皇最信任的人便是王叔。當年,王叔千里奔襲,平定叛亂,擁護父皇登上皇位,忠肝義膽,父皇永不會忘。因為王叔的關係,父皇相信顧晨會如王叔一般忠於他。在父皇的眼中,其他人都不可盡信,包括外祖,也是私心甚重。外祖力主接受降書,是擔心顧晨會功高蓋世,不好拿捏。外祖此番行事,略顯急躁了。
父皇是有心立昀兒這個嫡子為太子,朝臣卻不應擅自揣度,私下串聯,一心想著擁立之事。父皇身體雖算不上強健,但總不是太差,朝臣卻時時想著立太子,是何居心?
冷風吹過,顧清瀅微微緊了下外袍。
要扶持昀兒登上太子之位,光有父皇和外祖的支持還不夠。父皇至今沒有立昀兒為太子,不是不能,而是擔心昀兒成為太子之後的境遇。太子就是個活靶子,父皇做了將近三十年的太子,經歷過太多的生死磨難,深知其中的艱辛和兇險,稍有不慎,性命便會不保。
如今朝中關係錯綜複雜,涉及儲位,若是沒有強大的支撐,昀兒就算得了太子之位也很難坐穩,更遑論將來的皇位。二皇子、三皇子、五皇子都已經握有了一定的權勢,自成一黨。二皇子更是與一些武官走的極近。昀兒想要登上這太子之位,怕是免不得要踏過鮮血。若是昀兒沒能登上太子之位,將來不能繼承大統,等待他這個嫡子的只有一死,母后和自己都不會好過。顧晨的懷朗軍必須為自己所用。
回到長樂宮,摒退了眾人,從書案中拿出了顧晨給皇上的請安摺子,她都討了來。將摺子一道一道展開,最末都書有「問安國公主安」。
這一個多月,王將軍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整個人更是暴躁。這可苦了他的兒子王武,沒事就被他老子拉出來切磋一頓。本來長得濃眉大眼,每每被揍的鼻青臉腫,眼睛腫的只剩下一條縫。小王將軍學乖了,寧願每日都去見愁眉苦臉的小徐將軍,也不在他老子眼前晃悠了。
小徐將軍徐勉隨了徐將軍的性子,總是愁來愁去的,也不知道哪來那麼多愁事。王武看著就難受,不過這麼多年也習慣了,而且,他也沒別的好去處,總不能像小時候那樣去找王爺玩呀。秦老將軍的次子秦延,從小就是個要拔尖兒的性子,傲得很,王武可不愛找他。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