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晨雪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孫言慶心領神會,躬身出列,道:「陛下,臣以為瑞王查抄安寧城宮宇,實是為我大周著想呀。臣司掌戶部,這幾年戰事不決,國庫空虛,百官兩年無俸祿,百姓更是窮困不堪,康京之內都是遍地乞兒。臣原想籌建粥舍,可戶部是一兩銀子也拿不出來呀。」說到這裡,他以袖拭眼。

百官看著孫尚書的哀切之態,忍住翻白眼的衝動,康京之內何時遍地乞兒了?康京畢竟是大周的都城,住的都是大富大貴之人。眾人向來知道孫尚書滑得很,清楚他是在順著皇帝的意思做。不過,他們確實兩年沒有俸祿了,連官袍都是補丁套補丁。

孫言慶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淚,道:「瑞王仁德,知道朝廷的難處,了解百姓的苦楚,不惜自己的名聲受損,千里迢迢從北齊帶回應急之財,以解我大周的燃眉之急,救百姓於水火之中。」撲通跪倒在地,道:「陛下聖明,瑞王此舉乃是功德一件呀。」

顧敬很是滿意,點頭道:「孫大人所言在理。劉淮,將這份奏摺交給孫大人。」

孫言慶起身接過奏摺,當場翻開,也不知他是無意的,還是故意的,手一抖,奏摺散開落地,堆在地上。肉眼可見這奏摺到底是有多厚,不難想見上面記錄的財物是個多麼龐大的數目。孫言慶趕忙將奏摺層層疊起,邊疊邊瞄上面的財物清單,眼睛放光,哪裡還有剛才的哀切之態,妥妥的一副守財奴模樣。

戶部的差,不好當呀。

「瑞王,你也聽到了,這是大功一件,快起來吧。」

「謝陛下寬宥。」接著又從懷中拿出一份奏摺。

眾人在心裡直嘀咕,還有什麼事,怎麼沒完沒了了。

「此番戰事已閉,臣自請辭去大將軍之職,肯請陛下俯允。」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就連龐將軍等人也是面露驚愕,萬沒有想到王爺還會有此一請。龐將軍轉念一想,王爺這是以退為進,妙啊。有他這一想法的不只一人,就連皇上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顧晨是真心想辭去官職。她剛剛有意往自己身上攬罪,就是想借這個錯處辭官。

上一世,她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死去,死時才三十多,還沒有恣意地享受過人生。今生能投胎再活一世,只想瀟灑的過這富貴一生。當上大將軍是不得已為之,為父王,為懷朗軍,也是為了大周。家國情懷根植在她身為軍人的骨子裡。現如今一切平定,她多麼希望可以回歸到輕鬆的人生。而且,上一世的歷史和電視可不是白看的,封建政治的那些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在她眼中如同蛇蠍。伴君如伴虎,雖然知道辭官一事希望渺茫,但她還是想試一試,遠離這一切。

「大將軍這是何意呀?」

顧晨恭敬的道:「臣自知能獲任大將軍之職,皆因事急從權,仰賴陛下和朝廷信重。臣也是為報父仇,不敢推辭。然,此事不合理法。如今戰事畢,臣,理當辭去此職。臣才疏學淺,大將軍之職應由能者任之。請陛下俯允。」言畢以頭觸地,將奏摺舉於頭頂。

皇上抬了一下手,劉淮把奏摺取了回來,呈於龍案前。

群臣心思翻湧,眼神交錯,漸有浮動之勢。

翻開奏摺,上面言辭懇切,句句都是請辭。再觀顧晨的誠懇之態,竟一時拿不準她是有意為之,還是以退為進。可不論顧晨到底是怎麼想的,這奏摺決不能批,懷朗軍決不能由他人掌控。想到這裡,皇上看向魏梃,道:「丞相以為如何?」

魏梃沉穩出列,躬身道:「依臣之見,大將軍所請之事,不可。」

此話擲地有聲,將眾人的心思拉了回來。

「陛下,北境雖然已經平定,但是南疆卻一直不甚安寧。要不是南魏諸皇子掀起皇位之爭,內亂不斷,只怕早就趁著瑞王與北齊大戰之時出兵征伐我大周,坐收漁翁之利。南魏的十四皇子於兩年前繼位,為了能夠儘快恢復國力,穩定國勢,不得已與我大周重起盟約,恢復了通商。然,南魏一直對我大周虎視眈眈,亡我大周之心不死。此次大將軍率軍攻破北齊,直取陪都,逼得北齊割地稱臣,這對南魏也是極大的震懾,怎可在此時免去大將軍之職?若如此,南魏的朝臣必是要奔走相慶,北齊恐怕也會再生不臣之心。」

魏梃停頓兩息,繼續道:「再者,若免去大將軍之職,定北軍將士該如何想?大周的將士該如何想?大周的百姓又會如何想?」將身子俯屈更低,語重心長的道:「陛下,恕臣直言,此事雖是大將軍所請,但若陛下俯允,難免會讓天下人覺得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呀。」

這是給在場的群臣扣了一頂大帽子,何人還敢出來言說異語,那豈不是陷天子於不義!

滿朝文武神色各異,無人敢有動作。

顧敬點頭,道:「丞相所言至臻。劉淮,將這奏摺拿回給大將軍。」

劉淮躬身將奏摺送回去,顧晨卻不接,叩首道:「臣復請陛下應允。臣……」

顧敬沉聲道:「此事不要再說了。傳朕旨意,瑞王率領定北軍收復北境,攻破北齊,立下不世之功,賜八蟒玄袍,帝王儀仗。無需詔書,可隨意入宮。准其入宮策馬,進殿佩劍,見君王不拜。定北軍更名回懷朗軍,仍由瑞王執掌,駐紮於京郊武神山。」

右都御史劉監藏著身子,低著頭,夾著嗓子道:「陛下聖明!」

群臣本能的紛紛跪下,附和道:「陛下聖明!」

顧晨心中一嘆,只能接受,道:「臣……領旨謝恩。」將劉淮手中的奏摺收了回去。

皇上抬了下手,群臣從地上起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