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就楊建這麼一個兒子,對他是悉心培養,寄予厚望。這麼多年看下來,他深知兒子的資質一般,很難搏出一番天地。但憑著自己在軍中的地位,多些提攜,再加上手把手的教導,他這兒子還是可以支撐起楊家。沒想到呀,他這兒子在「大事」上竟露出如此糊塗的一面。
楊志是武將,不是莽夫,知曉他們存的是什麼心思。看著眼前鬼迷心竅的三人,他是怒髮衝冠,「此事絕無可能!你們趁早死了這個心!」說罷甩袖離去。
從這時起,楊家開啟了一場大戲。
先是楊婷開始絕食,不吃不喝的整日在屋內哭泣。然後是柳氏,見不得女兒自傷,日日對著楊志哭鬧不止。一會兒說楊婷命苦,一會兒又說自己命苦,再就是夫君狠心,話中還有意提起了往事。
柳氏生長在南方邊陲小鎮,自幼喪母,父親是軍中的千總。當年楊志隨瑞王顧光在南疆與南魏打仗,戰場之上,柳父替楊志挨了一刀,臨死前將女兒託付給了他。當時楊志已經娶妻生女,為了報答柳父的救命之恩,和妻子楊氏商量後將柳氏接到了近處,為她購置了院子,買了幾個奴僕,好生照料起來。楊志的妻子楊氏賢良淑德,很是感激柳氏的父親救了自己的夫君,對柳氏多有照顧。
柳氏經常花幾個時辰煲好湯送到二人的府上,噓寒問暖,感謝二人對自己的照顧。楊氏見柳氏溫婉純善,幾次往來,二人成了交心的姐妹。後來,瑞王顧光回京平定「嘉陽之亂」,楊志在南疆打贏了幾場仗,逼得南魏退了兵。楊志因為軍功卓著,被聖旨調回京中,加官封賞。
回京前,楊志按照妻子的意思又給柳氏置辦了五十畝良田、兩間鋪子,還留了些銀兩,這些足夠保柳氏一世無憂。柳氏對夫婦二人很是不舍,流著淚依依惜別。
過了兩個月,柳氏便將院子、田地、鋪子,全都賣了,帶著十個簽了死契的僕人北上。這一路她也不急,停停走走,遊山玩水般足足用了三個月才到達到康京。距離康京還有五日的路程,她才開始加緊趕路,少吃少睡,將自己弄得風塵僕僕,十分憔悴。一入京城就直奔楊將軍的府邸,見了楊夫人便垂淚訴說著自己在南邊孤身一人,舉目無親,無依無靠,甚是思念姐姐。於是變賣了院子、田地和鋪子,追隨姐姐而來,只為了能夠常伴姐姐身旁,陪姐姐聊天解悶。
楊氏本就是心軟之人,聽了柳氏的一番言說,感動落淚。就這樣,楊氏又讓楊志給柳氏在京中買了個二進的院子,卻不知這是引狼入室。
楊氏要操持楊府,不能常出府去。柳氏一個未出閣的女子,也不好日日來府上拜訪。楊氏常擔心柳氏無依無靠的一個人,會被他人欺負,思來想去,便讓楊志回府時偶爾順路去看一下柳氏,旁人知曉柳氏背後有楊府撐腰,想來不敢欺負柳氏。
楊氏一片好心,卻沒想到日子久了,楊志和柳氏的關係漸漸變了。終是在一次醉酒後,二人有了一夜/歡/好。楊志很是自責,深覺愧對妻子,自己酒後亂性,也愧對柳氏。柳氏反倒安慰他,不求名分,還要他瞞著楊氏,不住哭訴著愧對姐姐。楊志見柳氏如此善解人意,寧願委屈她自己,也不願令他為難,對柳氏更是多了許多憐愛。
後來楊氏一病不起,不久便離開了人世。正是這個時候,柳氏懷了身孕,告訴了楊志。楊志自覺對柳氏虧欠良多,再想到柳氏懷的若是男胎,必是要認祖歸宗,延續楊家香火。考慮一番,他決定給柳氏一個名分。於是,楊氏剛過世不久,楊志就娶了柳氏進門,做了繼室。
柳氏提起往事,專挑能讓楊志愧疚的事說,什麼父親為他而死,自己當年是如何的委屈,為了他不求名分……每句話都戳在楊志的痛處。
再之後就是楊建,不忍心見母親和妹妹悲苦難過,一邊說著自己不孝,一邊跪在院中不斷的乞求父親能夠回心轉意。
好好的將軍府被幾人鬧得家不成家,楊志氣得掀了幾桌子飯菜,砸了幾十個古玩擺件,甚至大半夜的在院中醉酒舞劍,險些刺傷小廝。
府中的下人們一個個是心驚膽戰,小心得不能再小心,走路都是踮著腳,大氣不敢喘。
事情鬧了起來,傳到了楊雁的院子裡。
楊雁正在房中修剪一盆白色的梅花,小圓在旁手舞足蹈,繪聲繪色的講了一通,跟講話本似的。
修剪梅枝的手一頓,楊雁眉頭緊鎖,柳氏幾人是要將整個楊府推進火坑,萬劫不復呀!然後想到自己就要嫁給錢進了,到時就是錢家婦,與楊府便沒了關係。
她鬆開了眉頭,冷笑著剪掉一根枝杈,道:「蠢貨。」
柳氏鬧她們的,楊雁讓小圓關好院門,自得悠閒。沒想到這一鬧就沒完沒了了,眼瞅著年節就要過完了,她還沒有去國公府拜年。她與甄惠關係甚好,國公爺一家待她很是親厚,這年定是要去拜的。去國公府,必是要與楊志知會,現在這情況,她真是不想去那面。
今日是年節的最後一日,楊雁起了個大早,仔細的收拾了一番。還沒等她出門,小圓就從外面跑了進來。
三年前,楊雁應甄惠邀約,陪趙婉去大國寺祈福。回來時在路邊遇到小圓賣身葬母,她見小圓才十歲,心生憐憫,買了回來。小圓很是機靈,也很忠心,就是太不穩重了,經過她三年的調教,身上還是有市井氣。為此,她很是頭疼。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