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孫言慶想到這些,在場官員都是心裡門清。
二皇子聽了三皇子的話,心中不住的咒罵。現在京中形式複雜,父皇身子不濟,萬一父皇突然……此時他不能離開京城。若非如此,他這次必會自薦親去通城。
顧敬的視線落到五皇子的身上,道:「明陽君,你怎麼說?」
顧曙一直恭敬的站著,被點到名字,躬身道:「兒臣不懂戰事,想不出什麼好法子。但兒臣以為,此次失利非同小可,再戰,必要取勝。二皇兄精通軍務,驍勇善戰,兒臣舉薦二皇兄為帥,前去通城平亂。」
顧晨的眸子閃了閃。
這話聽在不同人的耳朵里,那意思和反應是大不一樣。
在場官員皆知賈勇是二皇子舉薦的,卻狼狽大敗,獨自逃回京。五皇子這會兒還舉薦二皇子去通城,是有意在皇上面前諷刺二皇子?
顧項聽了這話,心中發堵。但至少顧曙沒有想要爭兵權,也沒有支持老三。
顧晟掃了顧曙一眼,老五這是要膈應老二,還是真的支持老二?莫非二人私下已經聯手,要一起對付自己?
顧敬看了顧曙片刻,沒接話,對下面的官員道:「你們呢?你們都怎麼說?」
兵部尚書趙令道:「陛下,臣以為剿匪之事,無需皇子前去。區區匪患就要勞動皇子,豈不是讓世人以為我大周無人了。臣以為,讓明威將軍率軍前去即刻。」
有官員附和,「李大人所言極是。殺雞焉用牛刀,明威將軍是尚佳的人選。」
宋括道:「臣附議。」
宋括有心自己去,好重獲聖心。但他與趙令一向交好,仰賴其相助。在他被罰閉門思過後,趙令還曾為了給他出口氣,受了皇上的責罰,這讓他很是感動,此時自然要支持趙令。而且,他還想觀望一下,等看清形式後再出手。
一直沒有說話的大諫張松玉開口了,「明威將軍已經六十多了,幾位大人真覺得明威將軍是尚佳的人選?」
趙令道:「明威將軍老當益壯,張大人多慮了。」
張松玉看了眼趙令,道:「前幾日,我在街上遇到明威將軍拄杖遛鳥,步履蹣跚。幾位大人是有多久沒見過老將軍了?」
當朝上了年紀的老將軍都獲准無奏不用上朝,趙令驚訝語塞,他並不知道明威將軍已經這樣了。
宋括也傻了,他閉門思過三個月,明威將軍就變成這樣了?轉念一想,明威將軍不行了,這正是自己的機會呀。
張松玉不再說話,甚至微微閉上了眼睛。
二皇子顧項稍一思量,再次開口,「兒臣以為,可派信武將軍前往。」信武將軍雖然不及賈勇與自己親近,但也是自己的人。既然賈勇已經沒救了,那就讓信武將軍去。
劉淮見皇上動了動手腕上的佛珠,心知皇上已經動怒了。
顧敬看向顧晨,道:「瑞王,你以為呢?」
顧晨站起來,躬身道:「陛下,朝廷一千多的將士此時正被困在通城,通城裡還有許多百姓,這些人都要吃喝。如此圍困下去,過不了多久,不用等匪寇進城,通城就會先亂了。一旦通城內亂,打開城門只在朝夕之間。若是匪寇攻占了通城,那便是我大周丟了一城。我大周境內,怎可容他人占領一隅。恕臣直言,若是有人效仿通城的匪寇,那我大周豈不是要亂。時間緊迫,臣願率軍前往。」
皇上還未說話,就聽趙令道:「瑞王殿下未免太過危言聳聽了。怎會有人敢效仿匪類?」
顧晨直起身子,轉頭看向趙令,厲聲道:「是本王危言聳聽,還是你粉飾太平,包藏禍心!」
趙令被震懾在當場。他雖然參過瑞王,卻從未與瑞王正面交鋒過。他心裡始終瞧不上瑞王一介女流。幾次見到瑞王的場合,她都是溫潤如玉,沉默低調。可此刻,看著瑞王劍鋒一般的眼神,周身散發著上位者威嚴的氣勢,他只覺手腳冰冷。
趙令終於意識到自己錯了,錯得離譜。自己只是一個尚書,而瑞王是王。他被逼視得倒退了一步,辯駁的話一個字都說不出口。
在場的人也都被震懾住了,變了神色。這一刻,他們想了起來,眼前的女子是統率萬軍的大將軍,是立下不世之功的王爺,是親手割喉周孚的殺神!
甄明理也是微微吃驚,他從未見過晨兒的這一面,更沒想到晨兒會毫不留情,鋒芒畢露。
只有劉淮和顧敬的表情未變。
顧敬微眯著眼看向趙令,嚇得趙令當場跪地,渾身顫抖的道:「陛下,臣絕不敢包藏禍心。臣……」
「來人,將趙大人帶下去歇著吧。」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