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剛坐下,就聽姑母道:「可是皇兄讓你來看晨兒的?」
顧清瀅恭敬的回道:「是。父皇擔心王姐的傷,讓孩兒來看看。孩兒的公主府也建好了,正好順道瞧瞧。」
顧漪瀾斜靠在榻上,不太在意的道:「晨兒沒什麼大礙,不必擔心。」
顧清瀅稍稍放了心。
顧漪瀾將她細微的表情都看在眼裡。
顧清瀅覺得這正是個好時機,道:「姑母,孩兒過些日子要搬到公主府。上次來王府小住,孩兒得知王府里不少的下人都是姑母送給王姐的。孩兒也想向姑母討個賞。」
顧漪瀾心道,這可真是只小狐狸。
「晨兒本就不擅料理府宅之事,她又離京多年,等她回來調教好下人,不知要到猴年馬月,我便提前替她準備了些人。這府宅之事,對你來說應是得心應手。再不濟,直接從你的宮裡帶出些人,讓你母后給你挑選一些宮人必是就足夠了,哪需要從我府里要人。」
顧清瀅笑眯眯的道:「宮裡那些人,怎比得上姑母調教出來的人呀。姑母可不能厚此薄彼呀。」
顧漪瀾笑了,沒接她的話,轉而道:「我聽說前陣子宮裡設了宴,為你相看駙馬。你可有中意的?」
顧清瀅沒想到會提這事,垂下頭,嬌羞的道:「此事,全憑父皇和母后做主。」
顧漪瀾怎會看不透她,笑著道:「那你父皇和母后可有看上的?」
顧清瀅深知姑母是什麼樣的性子,如實的回道:「母后覺得國公府的甄衡還不錯,但父皇覺得甄衡的年紀小。父皇好似有意從今年恩科的三鼎甲中挑選。」
顧漪瀾瞭然,沒有避諱的直接點破。
「你父皇應是沒有看上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公子哥。但這裡面,還有更深的考慮。這些年,朝中的權貴世家盤根錯節,相互串聯,猶如附骨之疽。在軍政大事上,你父皇意志堅決,又有晨兒等一眾武將支持。但是在其他的政務上卻是舉步維艱,就算在朝堂之上得以通過,可推行到下面的實處,一個個卻是陽奉陰違,處處掣肘。你父皇是想抬些寒門新貴,藉助他們去與那些世家抗衡,進而打壓。」
顧清瀅靜靜的聽著。
顧漪瀾看著清瀅,陷入了沉思。
這些孩子們中,她最疼的,最偏愛的是晨兒。之後,便是清瀅。雖然這孩子心思深沉,事事小心謹慎,處心積慮的謀劃著名,但在面對自己的時候,這孩子還算坦誠,談不上算計。而且,她知道清瀅的謀劃是為了什麼,也清楚那份身不由己。這讓她每每看著清瀅,總會想起當年的自己。
顧漪瀾心中輕嘆,想幫這孩子一把。
「我說的這些,想必你早已明白。姑母想問問你,你呢?你是怎麼想的?」
顧清瀅一時怔然,沒想到姑母會如此問她。她正思量著,就聽姑母語帶笑意的道:「你不是想讓我賞你些人嗎?你若是與我說說,我便賞你些人。」
姑母看似玩笑,但她卻清楚這不是玩笑。她若是說了實話,姑母會賞她。她若是還用那句「全憑父皇和母后做主」,姑母也會賞她。可這裡的意義就大不同了,恐怕,姑母以後待她的態度也會不同了。
顧清瀅權衡一番,道:「姑母經過無數的風浪,見過數不清的人物,早就將孩兒看了個透徹。孩兒……我從未有意瞞過姑母什麼,我是什麼心思,為了什麼,除了姑母之外,再無人更明白。身在帝王家,再是親近,有些話也只能是看破不說破。但姑母今日對我的親事直言不諱,我也想與姑母說說心裡話。若是我說的話惹了姑母不快,還請姑母責罰。」
顧漪瀾示意她說下去。
「姑母,現今我對自己的親事,所想的,要做的,一如姑母當年下嫁。」
顧漪瀾並無意外,仔細的聽著。
「正如姑母所言,如今的朝廷,官員權貴之間盤根錯節,利益交纏。不少家族都是姻親關係,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雖然朝中的形勢比不得姑母那時兇險,卻是更加複雜。我願從朝中覓得良人,奈何,站隊的站隊,不濟的不濟,連勉強合適的都找不出。」
顧清瀅仔細注意著姑母的神情,繼續道:「母后看中甄衡,一方面是甄衡確實不錯。另一方面,他是國公爺的嫡孫,其父是朝中手握實權的正二品大員,將來會承襲國公爺的爵位。若無意外,甄衡前途不可限量,有一天也會承襲大周獨一無二的公爵。再有,就是國公府和王姐的關係。可是,這事成不了。」
作者有話說:
寫對話真的要累死了,真想像一些小說一樣,寫的跟說明書一樣,那就省事多了。不得不說,說明書寫法可真是方便呀。但我做不到呀,感覺那就真是寫了個紙片人,一點生氣都沒有。
第136章
顧漪瀾挑眉。
「母后早先有意選甄惠為昀兒的正妃,前段日子,國公夫人和甄夫人進宮向母后問安,已委婉的拒絕了此事。我知道國公府不僅是不想嫁女,實是不想與皇室結親,即便父皇下旨,國公府也會想法子拒了。別人看得不明白,姑母卻應是清楚的,當年,趙太師之女,如今的甄夫人不就是為了不嫁進皇家而嫁給了甄大人。即便當年父皇沒有拒婚,甄夫人也有辦法不嫁給父皇。母后是為我操碎了心,可註定無法如願。」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