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晨雪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甄明理起身認錯,「是兒子疏忽了。」

國公爺正色道:「你一向仔細謹慎,為父從無擔憂。但今日看,你還是不夠慎重。你可知,你的一時疏忽會讓晨兒誤判朝局。」

顧晨忙起身,道:「外祖,那日我來去匆忙。舅父一心為我著想,匆忙間能理出一份名單已是不易。外祖就不要責怪舅父了。」

「罷了。坐吧。」

甄惠眨著大眼睛,見父親和阿姐坐了回去,默默鬆了口氣,身子坐得更加端正了。

國公爺說回正題,「要說李家兄弟與德善侯的親緣關係,那可要數上幾代,拐著彎才能攀上親戚。李牧十四五歲時,孤身帶著幼弟李光來京城投奔德善侯府。那時,德善侯在朝中極有權勢,行事張揚,可謂是風光無兩。侯府自然是瞧不上窮款潦倒、八竿子打不著的李家兄弟。但德善侯這人極好面子,還是讓人給李牧謀了個門卒的差使,給了二十兩銀子,算是將人打發了。隔年,發生了『嘉陽之亂』。」

國公爺看向顧晨,道:「你父王能夠率軍順利的進入京城救駕,正是李牧拼死從裡面打開了城門。『嘉陽之亂』是壞在巡城兵馬司,皇上為了削減巡城兵馬司的權利,便將城門守衛之職從巡城兵馬司中拆分了出去。論功行賞之時,皇上直接升了李牧為京城守將,賞金銀,賜宅邸。當年,咱們國公府自然是得了重賞。可若論得賞最大的,是李牧。一夜之間,從一個小小的門卒成了將軍。他這個將軍看似只是個守城門的,可他守的是康京的城門,皇上更是將此官職定為正三品。李牧可謂是一飛沖天。你那時尚年幼,應是不知這些。」

顧晨那時是年幼,但心智卻不是,她記得李牧立功受賞。但李牧的過往,和德善侯府的關係,她卻是完全不知。

甄惠在旁聚精會神的聽著,她知道「嘉陽之亂」,卻不了解這些事,忍不住問道:「祖父,之前德善侯府瞧不起李牧,那李牧得勢之後呢?」

國公爺笑了,「你覺得呢?」

甄惠眼珠一轉,道:「那自然是要各種巴結。不過,祖父說當時齊老侯爺在朝中很有權勢,又好面子,可能做不出討好之舉吧。」

國公夫人笑出了聲,道:「你這孩子,高看德善侯嘍。」

國公爺撫著鬍鬚,道:「惠兒說的倒是也沒錯,原本以德善侯那高傲的性子,確實是做不出討好之舉。不過,當時德善侯府的處境有些不妥。」

甄惠好奇的聽著。

「『嘉陽之亂』事發突然,京中各府無人能料到。事發之後,各府的反應是大不相同。像咱們國公府,榮祿侯府和當時的忠義侯府是府兵盡出,與反賊廝殺。有一些則是早已加入了反賊,不再隱藏,在京中為非作歹,助紂為虐。還有一些是大門緊閉,龜縮起來,左右觀望。德善侯府就是閉門觀望,龜縮不出的。直到你姑父率軍進城了,德善侯才帶著府兵出來。」

說到這,國公爺無奈且不屑的笑了笑,道:「平亂後,皇上以雷霆手段處死了所有涉事反賊。有功的都論功行賞。至於那些作壁上觀的,皇上悉數清楚,卻未有動作,這讓他們時刻擔心後面會被清算。德善侯自然也是心中不安,便想到立了大功,正得皇上青睞的李牧。雖然李牧與他親緣甚遠,可再遠,那也是有親緣,而且李牧那門卒的差使還是德善侯府給他謀來的。李牧既是他德善侯的親戚,又立了功,硬要往圓了說,他德善侯也是有功。但德善侯拉不下面子親自去找李牧,便讓他的兒子齊誠帶著厚禮,登門拜訪。」

甄惠道:「這臉皮也太……額……那李牧是如何回應的呢?」

「李牧收下了德善侯府的厚禮,還給了齊誠二百兩銀子。」

甄惠噗嗤笑了,道:「當年李牧投奔侯府,齊老侯爺讓人打發他二十兩銀子,他便十倍的還了回去,這分明是在打齊老侯爺的臉呀。」

國公爺夫人道:「可不是,據說德善侯那個老傢伙瞧見齊誠拿回去的二百兩銀子,臉上陰沉的能滴出水來。」

幾人都笑了。

國公爺道:「後來,皇上以德善侯率領府兵奮勇殺敵,救駕有功,將長公主下嫁與齊誠。其餘作壁上觀的朝臣,皇上也只是敲打了下,並沒有降下責罰。此舉,意在穩固朝局。那之後,德善侯府再沒有派人去過李牧的宅邸。」

顧晨道:「德善侯當日瞧不上李牧兄弟二人也算是情有可原,畢竟他們的血脈關係本就疏遠。但到底是幫了他們一把,給李牧謀了個差事,又給了些銀子,也算是『雪中送炭』了。」

國公爺頷首,道:「也正是因為如此,李牧得勢後,他們兄弟逢年過節,晚輩該盡的禮數都會盡到,讓人挑不出錯處。」

國公爺看向兒子,道:「若沒記錯,李光是狀元及第?」

「父親沒有記錯,宏光九年,皇上欽點李光為狀元,是我朝最年輕的狀元郎,先後在六部任職。李光精通『六藝』,沉穩低調,做事條理清晰,張弛有度。與人相處時既不親密,也不會過於疏遠。才德俱佳,有口皆碑。」

顧晨聽了這許多,道:「依外祖和舅父所言,李光未必會親近三皇子,為其所用。」

「正是如此。如今齊誠已經降級襲爵,他與他的父親不同,是否會與李家兄弟修繕關係,未可知。」

「父親所言極是。齊老侯爺故去後,齊誠多次主動與李家兄弟接觸,尤其是李光。齊誠優柔寡斷,並無大才,但於人情世故一道卻很是精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