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晟滿眼的不可置信,南疆形式一片大好,眼瞅著就要攻下南魏京師,怎會突然就敗了?敗,到底是怎麼個敗?是敗了一場大戰,還是徹底敗了?他心慌不已,六神無主。
顧清瀅臉色一變,今日是父皇和母后的壽辰,若非事關緊急,驛卒絕不敢在這個時候到殿上來稟報此事。這敗,怕是一敗塗地。她擔憂的看向父皇,又看向顧晨,然後垂下眼眸。
顧晨心裡一咯噔,自己的預感竟成真了……
顧敬拿過奏報,一目十橫,看到最後氣血翻湧,噗的一下,一口血正噴在顧晨進獻的壽禮上。
點點鮮血,染紅萬壽。
「陛下!陛下!太醫!快傳太醫!」
眾官員跪於宣德宮外,焦急的等著皇上的消息。
顧晨和丞相等朝中重臣已經看過了奏報,南疆大敗。
顧晨猜的不錯,南魏一直在誘敵深入。楊志和康家父子也確實起了分歧。
起先,楊志和康家父子合兵一處,同南魏廢帝合力出兵。楊志驍勇善戰,作為先鋒贏下幾場戰事。顧晨推測,正是因為楊志得了太多的功績,惹了康家父子不悅,繼而提出分兵,為的是先楊志一步攻入京師,贏得頭功。
分兵之後,楊志同南魏廢帝一路,越戰越勇,比康家父子更快接近京師。但卻出現了糧草不足的情況,向康家父子調糧,遲遲得不到回復,這才有了秋獮時的奏報。皇上下旨解決糧草之事,同時楊志派遣秦延親自去找康家父子要糧草。秦延這一去,遲遲不歸,楊志和南魏廢帝的大軍已無糧草。
正是在這個時候,戰事發生了轉折,原本跟隨南魏帝的將軍紛紛叛變,轉而率軍和定國長公主一方向他們殺了過來。
這些將軍原本是真心忠於廢帝,不滿定國長公主攝政霸權,仳雞司晨,顛倒朝綱。當初,廢帝要向大周發國書求助,他們曾勸阻過,不希望引狼入室。奈何他們的兵力確實不如定國長公主一方,勸阻一番後也就作罷。
當大周發兵趕來,他們才得知皇上竟然在國書上同意將南魏的一半疆土拱手送人,這一下激起眾人的反抗之心。
南魏的每一寸疆土都是由將士們用血肉打下來的,守下來的,可他們的君主卻只顧皇權,將疆土視為籌碼,將百姓棄之如敝履。那可是一半的疆土呀,是多少百姓的家鄉,這些將軍們如何能接受?難道要看著故土被大周輕鬆拿去,看著父母鄉親淪為敵國之奴,看著祖墳祠堂被挖掘推倒?
幾經商議,這些將軍們決定轉投定國長公主。定國長公主再是如何,也沒有做出廢帝這般令人寒心,倍感屈辱之事。他們私下派人聯繫了定國長公主,定國長公主沒有絲毫猶豫,承諾赦免他們的罪行,既往不咎。兩方一拍即合,商定了誘敵深入的計策,找準時機,倒戈相向。
楊志被困,誓不投降,帶著將士數次突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橫刀自刎於馬上。
南魏廢帝見逃跑不成,主動投降,被人用弓弦活活勒死。
其後,南魏大軍合力圍攻康將父子所率的大軍,康老將軍被亂箭射死,其子昭勇將軍率領殘部投降,成為南魏的俘虜。
大周大敗。
皇上昏迷了兩日,沒有醒來的跡象。長公主,瑞王和朝中重臣一直留在宮中。
丞相焦急不已,和兵部尚書李光等人商議後,一致希望瑞王能夠主持大局。
顧項對此甚為不滿,他可是皇長子呀,也建過軍功,自認應該由他來主持大局。但這些朝中重臣此次格外統一,堅決不讓步,畢竟在戰事上,滿朝上下,無人能與瑞王相提並論。顧項被氣了個半死,可他不是太子,無法命令眾人,更無監國之權。他自覺受了奇恥大辱,甩袖離去。
顧晟沒有參與此事,異常安靜。他還沒有從楊志戰死的刺激中恢復過來。而且,軍中之事,他插不上嘴。
顧昀還沒有參政,按照規矩,不能干涉朝政。
皇后、寧國長公主、安國公主一直在皇上榻前侍疾,她們清楚外面發生的事,默認了由瑞王主持大局。
顧晨很是為難,不敢應下。最後是長公主出面勸說,她才應了下來。
應是應下來了,但面對這般情況,能做的也很是有限。南疆本有四萬大軍駐守,康家父子率領三萬人去了南魏,在邊城留下了將近一萬人鎮守。算上楊志帶去南魏的三萬大軍,六萬大軍可謂是全軍覆沒,不知有多少人被俘。
顧晨對鎮守在邊城的司徒將軍進行了一番了解,得知他曾是楊志的舊部,善守。南疆發來的奏報就是他根據逃回去的將士所說寫。
顧晨當即下令,從南疆臨近城關湊足一萬將士迅速前往邊城,由司徒將軍統率,守住邊境。若是南魏進犯,無論如何叫囂,不可應戰。
丞相知道此時能湊足一萬將士前往已是不易,但還是擔憂的問道:「不足兩萬人,可能守得住?又為何不應戰?」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