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穿:哭死,宿主反向為系統續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剛剛在屋裡,上了鎖的柜子,方桌上的茶缸子,處處都是生活細節。

明顯能看出來還有其他人居住。

程家旺把瓦罐從爐子上端了下來,放到一邊晾著。

「那咋可能呢,早幾批,家裡能給弄走的都走了,走不了的也有人在這頭扎了根。目前住在知青點裡的除了我還有兩男兩女,有關係有能耐的找了更輕鬆的活兒,還有倆上山砍柴去了。」

至於都是誰,誰有能耐,程家旺也沒細說。

看那樣子是關係處的都不怎麼樣。

時萋道了謝,轉身出了院子。

她在知青點附近轉悠了一圈,一直走到地頭,看了看以後要上工的田。

程家旺所說的山她也往那個方向探了探路,瞅著很近。

只是走了一段路程,還是看不到山腳便回了頭,望山跑死馬,走過去大概也得一兩個小時。

時萋再次回到女知青屋子裡時,江淑月神神秘秘的拉過她。

給她講剛剛從程家旺嘴裡打聽到的事。

原來是今年初上頭下了政策要求村村建學校,村村要掃盲。

她們屋裡另外兩個女知青,姜亞琴和錢麗影不知道是送了多少錢給村裡的大隊長,

兩人便得到了兩個名額當老師的,除了夏收、秋收,學校停課後她們也要跟著一起干農活。

平時只需要給學生上上課就行。

白天給孩子上課再加晚上的掃盲班,一天能給七個工分。

這工作可比上工輕鬆多了,七個工分對於獨身一人,應夠吃飽的。

「你說我們也去找大隊長說說,能不能行?」江淑月明顯心動了。

時萋笑了笑:「你可以去試試,要是咱們倆一塊去問,估計不能行,一次性收不了這麼多人吧。」

那兩個老知青屬於剛有苗頭,就使了錢的。

村里收了兩個知青,另外也得給本村留幾個名額吧!

關係戶到什麼時候也不缺。

她們這個時候再去問,黃花菜都涼了。

至於讓江淑月,她已經心動了。自己也沒必要去攔著,她們倆只是剛認識的人,關係還沒到位,可別自以為是的交淺言深了。

江淑月本來是想兩個人一起有個伴,看時萋這麼說,心裡琢磨著也是這麼回事。

她乾笑了下說:「那我去打聽打聽大隊長家在哪兒。」

有些後悔嘴快的告訴了方時期,可不是這個道理。一個村才多少孩子上學,她倆一起萬一人家只收一個人呢?憑白給自己增加了個競爭對手嘛。

轉念一想,方時期應該也沒打算和她爭。

她還是趕緊趁著一起來的兩個男知青補覺的時間,把這事給辦了。

時萋看她一溜煙跑了出去也沒管,把屋門一插。

趁著屋裡沒人迅速給自己加了一餐。

之前在車上只能吃自家烙的餅子,喝點水。

還有方母給她揣了煮雞蛋。

剛剛看了眼廚房的情況,往後的飯還不知道怎麼吃呢。

她得先給自己來頓好的、熱乎的。

說是好的,也只不過是個盆燉肉。

上個世界可沒那麼多調味品,不過她吃的也很滿足。

這個身體距離上一次吃肉,已經大半年了。

估計就算是只抹了鹽的,她現在吃起來也一樣香。

她的思想和人類不同,從徒弟成群的知名女大夫到如今的下鄉知青。

也並沒有心理落差。

種地幹活應該是挺辛苦的事,可再辛苦也沒有生命危險。

在這個時代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

第62章 七十年代知青5

等江淑月回來時,時萋一眼就看出這趟沒走出個結果來,她垂頭喪氣的模樣不要太明顯。

砍柴回來的韓國棟正在給時萋幾人介紹知青院裡生活用水去哪裡打,自留地里的菜歸屬問題,每個人要在入冬前囤積多少柴火,一年得賺多少工分發的糧食才夠吃……

韓國棟是個很熱情的人,似乎要傳授給新知青們,農村生活小技巧一百條……

「這自留地是我們幾個人種的,今年可沒你們幾個的份。等明年重新劃分出來,自個管自個的一塊。」

「你們這個時候來的,分得的糧食肯定是吃不到明年,最好趁著分量時找大隊長買點糧食,村里買糧不要糧票這點最好,價格也照外頭便宜。」他就經常買,比拼命掙工分划算,這也就是不讓私下買賣,不然賺些差價就能掙不少錢。

「再就是上山砍柴啊,這兩月抽空趕緊去,不然冬天就得挨凍。砍柴的時候也可以采點野菜回來吃,不過村里人也有好多人家吃不飽,山上的野菜都不知道被人捋過多少遍了,頂多能薅幾把,聊勝於無了。」

韓國棟很高興,現在屋子裡又來了倆人。

到了冬天屋裡人多也更暖和些,再就是今年的柴火量五個人砍,他也能輕鬆點。

說不定今年能燒的更暖和。

他老家那邊就從來沒下過雪,實在受不了西代村的冬天。

天色漸黑後,同屋當老師的兩個女知青才回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