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穿:哭死,宿主反向為系統續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但從公社再往下傳達政策時,不少生產隊長提出異議。

按這「一人一豬」的政策,有的生產隊甚至要養上千頭,給豬留夠了飼料,人就沒得吃了。

經過商討這政策到了下邊,就由下邊的村子自己看著辦。

公社那邊也沒什麼好辦法,總歸任務份額不變。

社員到底養多少,和上交的任務牽扯不大。

這樣的要求雖然不切合實際,但好處是有的。

往年各家各戶都要上交不少於120斤的任務豬,可小豬崽子從小吃的就是豬草,養個一年最肥的也不過百。

往往要養兩年以上才能達到上交標準。

每家每戶最多還只能養兩頭,所以自家的豬肉經年到不了自己嘴裡。

如今政策放寬讓多養,就算沒有糧食餵。

光餵豬草也成啊,到時候養大了,在村里內銷完豬肉,就能把豬崽子錢掙回來不說,總也能剩下幾口到自家餐桌上。

再一個是生產隊的豬數量增加,隊裡分年豬時,時萋和江淑月一共分到九斤豬肉,還是上好帶肥膘的,外加一些大骨頭邊角料。

能給分這麼多,主要也是夏收和秋收時,她們都出了大力,工分給的足。

平日時萋不上工還有六個工分。

知青點其他的老知青也都差不多,像韓國棟、程家旺幾人能幹,分到的斤數更多。

只是按村里人的想法,江淑月已經回城了,一些人暗戳戳的鼓動大夥不分她那份。

不過大隊長沒同意,這事方時期已經提前給他打了預防針了,人家小姑娘辛辛苦苦幹了一年,也不能說不給就不給了。

領到豬肉後,還有人以要買的名義跟時萋打聽。

「你一個人也吃不了這麼老些,不如賣村里人一點?」

說這話的人真讓她買,她絕對頭搖的和撥浪鼓一樣。

就是看不得時萋自己一個人拿到這麼多。

「有人買也不賣,這是江知青應得的,得給人家寄過去。不聲不響的自己吃了,那成啥人了?咱們都是要臉的人,我可不幹這麼沒德性的事。」

有些之前提議不分江淑月的村民聽見,臉色幾變,又不好自己上去辯駁,相當於認領自己是那不要臉的、沒德性的人了。

實際上今年各家分到的肉都多,最少的也上了十斤。

再加上有些家庭還會宰自家的豬,想到這兒,大夥臉上都掛了笑。

今年是個肥年。

會嫉妒時萋的也就個別那麼些人。

只是她是衛生員,在村裡有個頭疼腦熱的還得找上門。

也不能太得罪了。

領完了肉,時萋也沒在這兒多待。

第二天就收拾了幾大包,坐上牛車直奔鎮上。

江淑月家也算偏北方,這時候也冷了,凍好的肉寄過去壞不了。

就是郵寄時間有些長,即便距離近也得一個星期。

第88章 七十年代知青31

再次回方家,家裡有些雞飛狗跳。

方文許學習不太行,方母犯愁他考不上高中。

這個弟弟大約是看時萋在農村過得不錯,過年還能往家拿不少東西。

甚至對下鄉有了嚮往。

時萋暗自感嘆,若她是方文許這個年紀,上完高中正好恢復高考。

都免了下鄉這一遭。

他倒好,提前為自己準備下鄉用的東西了。

大哥方文鑫也無語:「他這腦子都想的什麼?」

「腦子被門給擠了。」

方母愁的不行:「實在不行,到時候托托關係,把老三也送妮兒那個村兒去,到時候兩姐弟也有個照量。」

方文鑫看著弟弟直搖頭,自家兄妹三個。

精明的都知道下鄉不是什麼好事,偏生這麼個傻子不覺得。

這傻子要是大幾歲,當初就讓他去下鄉多好。

也省的他虧欠妹妹,到現在都不敢處對象。

對於飯桌上,方母提到的姑娘。

他再次搖頭。

不想早結婚,乾脆就別見面。

省的耽誤了人家。

要是結了婚,往後家裡每個月再給妹子匯款可就難了。

那隔壁的老邊家就是例子。

因為給要時常給下鄉的小兒子寄錢寄物。

他家另外兩個哥嫂跟家裡鬧得很是難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