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記在他名下的田,是族中隔房長輩的產業。
掛在他名下,只為免那些高昂的田地稅,一年到頭給「小書生」家的掛名費,也不過維持個溫飽。
但卻不夠「小書生」他爹繼續進學參加科舉的。
在大雍,讀書可是個燒錢的事。
也可以說在每個封建王朝,讀書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個國家的文盲比例高可達百分之九十。
連「識得幾個大字」都屬於難得的人才。
讀書人一年下來光是束脩都夠三世同堂之家生活個兩三年的。
更別提書本、筆墨的費用。
在古代,知識是最貴的,書本的價格之高昂,可換幾擔糧食。
若是成了舉人還好,免稅的田地數量足夠多,約麼全族的都能掛齊,即便沒有鄉紳富商「投資贊助」,也能過的滋潤。
只是一個秀才,卻沒什麼來錢的出路了。
早些年「小書生」爹剛中秀才時,因年紀輕、又是一把即過,鄉里有些小地主想要提前投資,以求之後有所「回報」。
倒也給了不少賀禮銀錢。
只是這些資助也在第二次參加鄉試時消失了。
考到小書生成人時,他爹已經連續參加了四次科考,他一直堅信自己有才學,稱中舉只差些運道。
他常掛在嘴裡的話就是「七分靠實力,三分靠運氣。」如今他已有了實力,就是差那麼點子運氣。
科考不僅耗費大量時間,參考需要的銀子也不是小數目。
「小書生」爹一門心思放在讀書上,對於家中生計和科考銀錢怎麼來,一概不管。
這些只能由「小書生」和他娘想辦法。
如果「小書生」爹放棄科舉,其實完全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比如進入書院做個教書先生。
但他不肯放棄自己的青雲路。
為了供養他,「小書生」只得去鎮裡做個帳房先生。
他年幼時,正是他爹春風得意之時。
「小書生」爹心情好,便親自給他開蒙。
雖為了省錢,並沒有送他去私塾學習。
但「小書生」還是識得幾個字的,家中的書籍也不算少。
靠幼年時的積累,參加童生試沒什麼希望。在城裡鋪子中找些活計還是容易的。
時萋還是頭一回聽這樣的事。
都是老子辛辛苦苦賺錢供養孩子。
孩子反過來供養父親科考的,還真是少聞。
「小書生」提起來之前的情形,免不了心中焦慮。
他們趕上了荒年寒冬,不少商家囤積居奇,本來秋末因收成不好,價格就較著去年翻了一翻,再被這些人一運作,臨近年根時糧食的價格瘋漲,已到了普通人家吃不起的程度。
「小書生」他們家沒有田地,口糧全靠購買。
他的工錢每月都不夠父親買宣紙筆墨的,家裡生計之前靠族中給了糧食和少許銀錢,抵了掛名費。
但今年糧食收成差,所以從半年前就靠著母親給人漿洗衣物,或者從大戶人家接些散活。
糧食價格大漲之後,「小書生」娘掙的那點錢便不夠買糧食的了。
一家子除了「小書生」爹每頓能吃些乾的,他和他娘全靠稀湯度日。
他來之前已經餓了大半個月,少年人正是能吃的年紀,身體吸收的快,卻只靠幾粒米和一大碗湯吊著性命。
因為肚子空空,光是站著身體都直打擺子。
勉強出門走在店鋪的路上,還沒離家多遠就沒了知覺……
「小書生」以為自己過不去這個寒冬了,沒想到竟有了這樣的奇遇。
時萋默默傾聽,不知道說這母子倆什麼好。
自己賺的錢,不先緊著吃飽肚子再說別的。
都到這樣的情況了,「小書生」還把工錢拿給他爹買書本筆墨。
這對母子倆則干餓著。
「也不知在下的肉身,會不會在大雪天凍僵……」小書生從時萋這裡知道了他的大致情況,猛然想到自己離魂狀態下的身體,面上不自覺的帶了愁容。
時萋安慰:「應該還活著,在你過來之前,也有一靈魂在我頭腦中,不過她的肉身死亡後,魂魄也跟著消散了。」說的就是潔癖姐。
小書生稍稍踏實了一些。
這才對四周景物發出了種種疑問,他這裡摸摸那裡看看。
發現了窗戶時,眼睛瞪的溜圓。
「你們這裡竟然如此富庶,用琉璃做屋內裝飾……啊!怎麼如此高?下面那些是什麼?能行如此之快,想必只有千里馬能企及。」
時萋頭大。
古代人進現代後。
他們的問題比十萬個為什麼還要多。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