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父宋仁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范仲淹也不窮追猛打,只是繼續問道:「只是其中雖能找出一些有實幹之才的,但以臣料想彼等中即便有滄海遺珠,也需千淘萬漉,還不可驟加重任,聊以充飢罷了。

「那些因興利除弊之願聚到報……嗯,報社周邊,卻因為無有實幹之才被遺落下的士子,殿下又當如何歸置呢?」

這年月,能把肉分得各方基本滿意的都是大才。而國家現在劃的肉是處處都不滿意。

文官嫌官位太少,頭髮白了都等不到一個實缺。武官嫌棄上升途徑太窄,軍中儘是些不當用的,還被文官歧視。

百姓覺得身上賦稅過重,紫宸殿中都是廢物。就連御極萬方的官家,也認為皇權處處受到掣肘,不能隨心所欲。

變法其實就是將名為天下的肉重新劃一次。

他的變法之策之所以從官員開始,就是因為覺得官員占據了太多的份額。

因此舉要得罪的人太多,他心中也是隱隱有些踟躕猶豫的。不過是為國家計,不敢惜身罷了。

太子殿下如今給他指出了這條更加緩慢溫和的路的確很不錯。

但年幼的太子殿下似乎忘了,一個團體中能夠直接創造利潤的只是極少數,剩下絕大部分只是想找個飯轍。

志同道合可能是做出決定的重要影響因素,但絕不是決定因素。

依范仲淹的眼光看來,報社能吸引到那麼多的士子,其中多半是衝著背後有太子殿下來的。

最盼望太子殿下登基,得一個從龍之功。

如果不能妥善安置那些沒什麼才能的,不僅淘選良才的過程不能持久,還會損傷太子殿下的名聲。

可國家現在已經冗官以極,削減還來不及呢,哪還能有安置這些除了熱血無一可觀的愣頭青。

真要特設些官

位,朝廷中就要先鬧起來。

趙昕的笑容咧得更大了些,落到兩人的眼中很有幾分邪氣:「兩位可知這東京城中的士子從哪來?」

韓琦不解道:「東京城為官家居所,自是從天下來。」

趙昕攤手,一臉無辜模樣:「從天下來,散到天下去也不是很正常嘛?兩位該不會覺得,只有東京城中可以賣報紙吧。

「雖然其中大部分的人兩位都看不上,但他們能到東京城中來,家資和才學必然要占一樣,回到州縣之中足夠用了。」

韓琦的呼吸一下就緊了起來,實在是沒有想到還有這種操作,不占朝廷官爵祿位,就能把人給安排妥當。

這些人若是到了地方,還可以作為新政推行時的喉舌。這身上有著功名,背後站著太子殿下,地方官吏必然會客氣些。

所以這位太子殿下,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

他們還在糾結於分肉,他已經學會創造肉了。

范仲淹操心地要更多些,仍舊問道:「這些人好不容易到了東京,如何肯再回去呢?這報紙的盈利應也不多……」

「連回原籍替孤辦事都不願,將來如何能委以重任呢?」

范仲淹看著趙昕這幅無賴勁,噎住了。合著又是像水洛城之戰那樣,用太子身份的潛在能力做擔保啊!

但不得不承認,作為太子兼獨子,這一招是真好用。

范仲淹還想再問,趙昕就已經將邊報搭到了他與韓琦手邊,笑嘻嘻道:「兩位若是不棄,可以暫任邊報的總編輯一職嗎?挑人的同時順便教教下面那些人該如何寫有關戰事的新聞。

「都是沒見過戰陣的生瓜蛋子,只會對著邸報抄,銷量還不到汴梁日報的十分之一,每個月補貼倒是吃得勤,真是太丟我的臉了。

「范卿只要入了報社,即可知曉報社是如何盈利的。也不必擔心旁人彈劾,我早同爹爹說過此事,歐陽修與蔡襄現如今也是我汴梁日報的特約作者。

「飯要一口口吃,旁的變法之事在做好此事後再提也不遲。爹爹和我都願意等,不怕慢。」

范仲淹與韓琦都是曉事之人,趙昕將其中利害都分說清楚,又直接給了一劑雖然藥性揮發緩慢,但勁力磅礴、源源不斷、還少副作用的藥,再煎不好那就是他們無能了。

所以皆是欣然領命,韓琦更是直接問道:「敢問太子,報社的地址在何處,臣想現在就過去看看。」

趙昕笑著指向了店門口:「稚圭方才來的時候沒有聞到沿途的墨香嗎?」

「殿下的意思是?」

「從店門出去,往左邊走,見到一座三進的大宅院就是報社總部了。現在這個時辰他們應該在校對印刷今日的報紙,你正好可以過去看看。」

范仲淹、韓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