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這次他又一次毫無懸念地敗了。
趙昕一點不帶怕的,甚至直接一屁股坐了下來,還努力伸長小胳膊拖了一碟子點心過來,旁若無人地開始嚼嚼嚼,一副你要是不答應我就不走了的模樣。
趙禎只得再度開口道:「你知不知道講武殿這三個字代表什麼?」
「知道啊。」趙昕一臉你別小瞧人的模樣,「宋師傅最近有給兒子講本朝沿革,兒子學得不錯。
「講武殿屬本朝舊制,只不過在太宗時期改為了崇政殿罷了。」
「你既然知道崇政殿是從講武殿改過來的,豈能不知先輩之意?」趙禎咬牙切齒,一副快要壓不住胸中火氣的模樣。
但他到底是心疼自己的兒子,深恐宋祁因為君臣之別不敢教授文字記錄下的帝王心術,於是乾脆把話攤開來講:「世人皆謂本朝重文輕武,但你可知這一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趙昕停止了嚼嚼嚼,他知道,話聊到這就是要上強度了。
果然趙禎根本不等他回答,繼續說道:「最興來,你記住,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五代亂世,人倫不存,武臣倚仗刀兵,動輒造反,人命如草芥朝露,旦夕即喪。
「及至周朝世宗崩,主少國疑,不足以擔天下,本朝太祖才不得已接社稷重擔,為使天下河清海晏,才總結歷代衰亡,承繼過往君主之願,大力削弱武將職權。」
趙昕聽得直撇嘴,老爹你是會說話的。
但得國不正就是得國不正,說再多也沒用。
有時候他都不免在想,同樣是得國不正,清朝以異族入主中原,從建立到崩塌,都沒有少過反抗者。這反而逼得歷代帝王宵衣旰食。
甭管他們是為了什麼宵衣旰食,但活總歸是一直在乾的,多多少少也推動了一些進步。
最終成為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如果不是趕上時代大變革,大概率還能多幾十年國祚。
結果落到自家這個朝代,就成了自廢武功,防內甚於防外……
人和人的差距真就是比人與狗之間還大。
可明明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但後世提到趙宋,多與屈辱二字掛鉤,歷代皇帝都被拉出來反覆批判。
自家老爹因為有昏德公和重昏侯在後面頂著,反而成了矮子裡的高個,被襯得很有明君氣象……
但這樣是不行的啊。既然得國不正,那就更得好好卷。二鳳玄武門殺兄弟,逼君父,可一身功績,無人敢嘣半個不字。
上天既將他送到這個時代,又讓他成為了獨子兼太子,他就有責任將只能由他說出的話講出來。
趙禎還在滔滔不絕的講著:「帝王居紫宸之高,能看到天下,但天下的目光也能輕而易舉地看到帝王。所以一舉一動都不能輕妄,一言一行都有其深意。
「太宗將講武殿改為崇政殿,就是宣告天下,本朝以文治,讓武臣都安分點,這才能漸收武將之權。」
趙昕把啃了一半的點心放了回去,長長的吐出一口氣,直接令趙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這表情姿勢他再熟悉不過,這是他這個寶貝兒子要和他打擂台了。
趙禎緩了緩,提前坐到了椅子上。
自己的身體和兒子的殺傷力他都很清楚,他這要是被氣得背過氣去了,兒子就得擔上一個忤逆不孝的罪名。
正方辯手和反方辯手均已就位,趙昕也就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開始火力全開。
「所以太祖朝時為收兵權冤殺了大將張
瓊和韓重贇?曹彬貴為樞密使,只因武臣之故,路遇文臣士大夫就要讓路?就為了文武之別,連尊卑都不顧了嗎?
「彼時因國朝內外交兵,五代舊俗未褪,武將們還能在各自的防區中執掌主導權,兼太祖未與如日中天的遼國交手,所以縱有些許頹勢,外邊也顯不出。
「然內里已經有種子播下,時義武軍節度使祁廷訓,膽小怕事,怯懦不敢戰,軍中蔑為祁駱駝。」
趙禎呼吸緊了,拳頭更硬了,但這些都是事實,他根本無從辯駁。
趙昕說了這麼長一串話,小胸膛不住起伏,顯見也是氣著了。
趙禎原以為到這就完了,準備說兩句話把場子給圓回來,免得父子關係破裂。
萬萬沒想到,這只是個開始。
趙昕緩了緩後繼續說道:「太祖偏重文臣,已使朝堂輕重失衡。
「太宗繼位後不僅不調整,反而傾全力扶植文臣。即位僅兩月,便開恩科,一口氣錄取五百名進士,輕武事至極,內里雜草因是瘋長蔓延。
「曹彬潘美俱為才能滅國之帥,為保己身,坐視楊業戰死。呼延贊立志赤心殺契丹,以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為念,卻不被太宗所喜,困死於軍營庶務之中。<="<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