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異人觀察手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明明罵的是六公主,但宜貴妃的臉色可不算太好看,打狗也要看主人,宜貴妃不知道是那位瞧不起先天痴傻的姜夕,還是瞧不起區區『公主』,又或者是瞧不起這個湘水宮。

送走侍衛,宜貴妃依舊憋著火,可低頭看見的姜夕的時候,那股悶氣居然少了不少,「算了,和你一個痴兒計較什麼。」

「餓了麼,要吃飯嗎?」

「……吃哦。」

*

那日撞見大皇子的人,對於姜夕來說只是無意間的一點交集。許是因為她經常偷跑出去睡覺,在上書房多年,她竟然連一次大皇子也沒有見著。

換個地方睡覺,對姜夕來說沒有任何影響,而姜若也習慣日日帶著她去上書房,風雨無阻。

初春的清晨,院子裡頭的風還帶著些許濕潤的冷香,一輛馬車的嘶鳴撞散了滿院的寧靜。

不多時,一隻素手從車幔中伸出,白皙細膩,緊接著露出少女明媚的面容。不過碧玉年華,一顰一笑皆是絕色。

來人正是姜若。

此時她正費力地將姜夕從馬車裡面帶出來。

姜夕也不是不會自己走,只不過姜若總是嫌她慢騰騰的。

今日一入上書府,罕見的,還未開始溫習功課晨讀,先生倒是一臉激動地上前:「公主之前的獻策已然穩定了南方流民,將水患之災的影響降到了最低。根據戶部傳回消息,此次天災所死之人不足往常一半。」

「先生謬讚。」姜若如此說著,但眉目間的少年意氣是擋不住的,無數次讓這些翰林院的大儒惋惜,若這大公主是個男兒身……那就好了。

姜夕撓了撓手背,春天已經開始有蚊子了。她記起先生在夸姜若那一回了。

去年夏季,南方暴雨不斷,造成了特大洪水,無數災民在此天災中喪命,而好不容易苟活下來的只能一路往北遷徙到上游的城池。

無數人倒在了路上,而就算僥倖趕到了下一個城池的百姓,也會被拒之門外。

沒有一座城鎮可以一口氣接納數量如此之多的災民,而一旦放進來,且說吃喝,再說這三五成群聚攏起來,對當地的治安也是極大的隱患,更不必說大災過後定有大疫,保不齊這些災民之中已經有感染了瘟疫的,諸多原因考究之下,這些災民是註定不會得到妥善的安排。

至少要等到朝廷撥糧下來賑災,才能算勉強有了一線生機。

按照以往給慣例,如此大的天災面前,能活下來的百姓十不存一,但就在大公主姜若獻策之後,竟然將存活率提高到了一半。

原因就是大公主提出的「以工代賑」之策,朝廷不再一昧地下撥賑災的糧食,而是以酬勞的方式許給這些災民,將這些災民遣返原籍,大興土木修復城鎮,使得這些災民不再成為流民,而是成了有正經工作的勞動力,不分男女老少,皆可獲得這份活計,一時之間,竟然使得南方天平起來。

朝野無一人不為此震驚。

而當日聽完姜若給出的治水之策時,姜夕也只是抬了一下眼皮。那個經典的案例名字浮現在腦海中——羅斯福新政。雖然她並非文科生,但如此典型的歷史事件還是記住了。其實這個方法任何一個學過歷史的人都能脫口而出,但要知道,歷史課本可是歷史精華的結晶,後人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身處大盛朝,能夠想出這個方法的名士也不在少數,只不過沒有將其地梳理成冊,再者,此計最重要的是實施的那位……究竟有多大的權力,能夠庇蔭多大的地方。

這樣的人……並不多。

正好,姜若算一個。

此事讓姜若一戰成名,得了京城才女的稱號。

——即便她琴棋書畫樣樣不精通。只能勉強出去獻醜的地步。

但這已經足夠讓宜貴妃開始為姜若的親事開始準備了。娶妻娶賢德,還有比解決南方水患更加賢德之事嗎?

四月初就是姜若的十六歲生辰,宜貴妃準備在那一日操辦宮宴,邀請各個上流世家入宴,正式放出議親的信號。

一切都很順利,除了姜若不想嫁人之外,並無毛病。

在宜貴妃看不見的地方,姜若會將姜夕像個大抱枕一樣抱在懷裡,時不時拼命搖晃她的肩膀發癲。嘴裡還叫喚著:「我才十六,十六就要嫁人,這是……這使太荒唐了!「姜若一句【這是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險些脫口而出。

忽而,喜蓮在門外敲了敲房門:「公主,娘娘有請。」

姜若的臉色一下就黑了,嘀嘀咕咕同姜夕道:「母妃肯定又是催婚了。」

「不行,你得陪我一起去,有你在母妃總不好罵我太狠。」

姜夕:……

姜若猜得沒錯,一進門就看見宜貴妃笑意吟吟:「若兒來了,這是今早剛送來的口脂,看看顏色喜不喜歡。還有織女閣新做的衣裳,還有個極好聽的名字,叫廣袖流仙裙。」

姜若沒給桌子上成堆的物什兒一眼,可當最後一句話落下的時候,她忽然拐了一個彎,「廣袖流仙裙?」

宜貴妃難得見姜若對首飾衣裳感興趣,便搖曳著身姿上前,「這可是當下新興的玩意兒,聽說是西域傳來的新鮮物件,而這些衣裳出自織女閣,這世間取遍奇珍異寶也只做出了三套,而這三套自然都歸我若兒所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