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費的來源,一是報紙連載,二是成書出版,三是影視版權。
當年,人氣旺的武俠小說,在報紙上連載到兩三萬字的時候,便會由出版社刊印成小薄冊單獨發行。一般武俠作家,一本小簿冊的收入300到500,而鴻沉客能達到800。
他一天就能寫一本,就能賺800。
當時台灣普通的公務員,月薪不過200。
到畢業時,他靠著一支筆桿子,已實現了財富自由。
一畢業,就跟同班同學呂雙雙結了婚。
他的小迷弟司空曇和折月樓主,都是他的伴郎。
當真是年少輕狂,幸福時光。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他的稿約越來越多,根本寫不完啊寫不完。
很多書開了個精彩的頭,後面就打發給『槍手』來續寫,行文質量,參差不齊,導致了不少爛尾。到司空曇、折月樓主等人崛起,讀者有了更好的選擇,他的名氣就大不如前了。
再到秦庚的小說在台灣全面解禁,鴻沉客的名聲進一步『惡化』——
戒嚴期,秦庚的小說無法正常進入台灣市場。
由於行文風格跟鴻沉客近似,而鴻沉客筆名又多,盜版書商們便掛鴻沉客的頭、賣秦庚的肉。台灣的讀者們,很長一段時期,都錯誤地以為『秦庚就是鴻沉客』。
戒嚴結束,趕上秦庚小說改編的港劇進入千家萬戶。
秦庚的正版作品在台出版,瞬間就席捲了台灣武俠小說界。
台灣的讀者們都大呼『鴻沉客是個騙子』!
鴻沉客文壇失意,便滿足了老父親的心愿,轉去經商了。
但他實在沒有經商天賦,開過古董店、水產店、壽司店、花店,各種投資均以失敗告終,差一點傾家蕩產,把早年累積的巨額稿費,全都賠了進去。
七十年代末,他經營的酒吧走私案發,感到無顏再待在台灣,便全家搬去了加拿大。
回看他的作品,除了不少爛尾,敘事風格零散,也是很大缺陷。
總是寫著寫著,就寫到跟主線八竿子
打不著的地方去(這裡也有槍手的鍋),在配角上著墨太多,影響了整體觀感。
但他為武俠文學這棵參天大樹的養成,貢獻的幾抔土壤,是無法被忽視的。
簡單舉幾個例子——
他將詩詞歌賦融入武學招式,影響了後來的余文疇;
他將武功心法區分了正與邪,影響了後來的秦庚;
他將鬥智與推理,作為烘托主人公不同於庸人的高光部分,進而推動情節發展,影響了後來的折月樓主;
他將的概念,引入武俠小說的創作,影響了後來的丁履;
他的小說,始終在叩問命運是什麼,叫人讀完,心生惆悵,念念不已。
而折月樓主問的是人性,丁履問的是天道。
…………………………………………
旅居加拿大十年,他的思維境界,又有了新的轉變。
他看到可以通天的富人,與連律師都請不起的窮人,同處在一個社會,感受到了社會的參差,書上俠客鋤強扶弱,而現實人間風波惡。
他看到好萊塢拍的西部片,也會想——
西方氤氳曖昧的小酒館,不就是東方雅俗共賞的老茶館麼?
西部牛仔的槍,不就是東方俠客的劍麼?
世間哪裡有不平,哪裡就有俠客。
而世間總有不平,俠客神功蓋世,也不見得事事如意……
他對「命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於是開始著手,將自己的成名短篇,也是人生中的1部 作品《風過江湖馬蹄疾》,進行修改、擴充,取名《飲馬江湖》,投稿到《香江時報》上連載。
連載到十二萬字的時候,恰逢《香江時報》換了總編。
新的總編希望有一個新的氣象。
剛一上任,就叫手底下的編輯,把前面的工作,做一個了結。
並給這一行動取名:辭舊迎新。
原本還能再更十萬字的《飲馬江湖》,被迫結局。
就是這個戛然而止的結局,意外收穫了堪稱『震撼人心』的反響。
九十年代初,鴻沉客應「僑辦」邀請,回大陸參訪省親,把自己的手稿和一部分舊照,捐給了故鄉S省的文化館。
緊接著,S省電視台購入了《飲馬江湖》的影視改編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