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朱允炆的表現,朱元璋頗為欣慰,這孩子聽著是個好的,與標兒如出一轍。
其他皇子:???
永樂帝朱棣:哼!裝模作樣!
【於是同年九月,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正式成為了大明帝國的繼承人。】
葉楚話音一轉:【然而朱允炆年紀尚小,羽翼尚未豐滿,不似朱標能夠鎮住朝中的開國功臣。】
【為了更好的肅清朝堂蠹蟲,也為了給好孫子鋪路,一場自上而下的清洗開始了。】
【震驚朝野的藍玉謀反案發生了,株連無數勛貴侯爵,朝中重臣,僅列入《逆臣錄》中的就有兩萬五千人。】
【經過幾次黨獄,明初的功臣大量被殺,這也為靖難之役的失利埋下了禍根。】
洪武年,朱元璋眼神一狠。
藍玉已經跪下請罪,連聲喊冤,殿中一片肅穆,大臣們都戰戰兢兢的伏倒在地,生怕點到自己。
這可是名副其實的閻王點名啊!
朱元璋沒出聲,自己晚年清洗朝堂也有為太孫鋪路的意思,這其中有沒有隱情自己現在也不知。
謀逆?他們也敢!
還是先把人關押起來,叫錦衣衛去查探一番,順便給朝中這些酒囊飯袋一個警告。
朱元璋冷哼一聲:「先把藍玉下獄審查,其餘人暫不追究,不過朕要提醒你們,把自己的爪子管好了,否則別怪朕不留情面!」
【那很多觀眾就要疑惑了,第一是正統繼承人,第二有朱元璋鋪平道路,第三坐擁百萬大軍,朱允炆到底是怎麼把皇位搞丟的?】
【而且大家可以猜猜朱棣作為歷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起兵之初兵力有多少嗎?】
各朝各代,心裡蠢蠢欲動的藩王被澆了個透心涼:唯一成功的藩王?那本王呢?
貞觀年間,李世民也和大臣們津津有味地探討起來。
尉遲恭說道:「若要戰勝擁有百萬大軍的朝廷,起碼也得有數十萬兵力吧?」
李世民點點頭,「藥師認為呢?」
李靖遲疑著開口:「若是人數太少,要想謀反成功難度太大。但聽楚楚姑娘的意思,恐怕這個藩王朱棣手裡並沒有多少兵。」
李世民心中也是如此思慮:「先前楚楚姑娘曾提到朱棣有封狼居胥的實力,只怕自身在軍事上也是天賦異稟啊!」
洪武年間,大臣們也是暗自議論。
朱元璋是知道自己的,老四坐鎮邊疆就算有本事抽調所有兵力,對於百萬軍隊而言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並且允炆是我老朱欽定的繼承人,恐怕地方軍隊也不會配合老四造反,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第11章 朱允炆:削藩?我有自己的想法!
葉楚感嘆一聲:【只能說不愧是能征善戰的燕王朱棣嗎,起兵之初僅僅只有身邊八百親衛!】
秦朝,嬴政也是訝然,區區八百人也敢造朝廷的反?
貞觀年間,君臣眾人都被這個小得離奇的數字給驚呆了。
李世民率先反應過來:「哈哈哈哈,看來我們都低估了這個朱棣之能!」
漢朝,劉徹也是一驚,看向衛青:「這個朱棣不過八百人也敢起兵?!」
衛青一拱手,有些疑惑:「臣也不知,這燕王朱棣是如何靠這點微末兵力從邊疆攻入王都的。」
明朝,洪武年間,滿堂譁然,任誰也沒有想到是八百人。
朱元璋一挑眉,看來自己還是小覷了這小子,平常招貓逗狗的惹人嫌,在打仗上有兩下子啊!
朱標也是十分震驚,眼神有些複雜,四弟果然是驍勇善戰,在軍事上頗有天賦。
看著朱棣有些慌張看向自己,柔和一笑,安撫地拍了拍他的手。
未來老丈人開國大將徐達:嘖嘖嘖,看不出來燕王這小子竟有這等本事。
【朱棣本是位高權重的藩王,北平與當時的首都建康一南一北,可以說是天高皇帝遠,自由自在,那他為什麼要賭上身家性命去謀反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朱棣與朱允炆這對叔侄間存在的根本矛盾:削藩。】
【明朝的藩王制度是怎麼來的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