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世民這個皇帝勤勉治理和安撫,百姓也沒有一絲抱怨。】
嬴政和劉徹都有些沉默了,此刻真正重視起了這個千古一帝唐太宗。
他們還是知曉的,生活在自己治下的百姓,恐怕是做不到毫無抱怨的。
說的直白點,甚至稱得上一句怨聲載道了。
剛剛登基的李隆基心中也是豪情萬丈,太宗陛下乃是朕的偶像和學習榜樣!
「朕也要如同太宗一般,為我大唐盛世添磚加瓦!」
身旁的高力士眉眼含笑,肯定的說:「陛下一定會完成心中所願!」
而在另一時空的貞觀初期,聽到此處的李世民不由紅了眼眶。
竟然連年天災,天下百姓何其苦啊!
世民又何德何能得到百姓的如此愛護呢?
魏徵也是心中震動,看見自家陛下又要哭了,連忙開口:「陛下,如今所幸有天幕示警,我等當早做準備才是。」
長孫無忌也是附和:「是極,天災難避,但總歸可以及早預防,減少百姓損失。」
【然而,二鳳繼位之初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還記得突厥和義成公主嗎?】
【其實早在武德七年之時,突厥就入侵過大唐邊境,當時李世民與突厥會談後雙方約定結盟後,突厥就退兵了。】
【但在武德九年,李世民剛剛登基不過二十多天,突厥人撕毀盟約又捲土重來了。】
【東突厥頡利可汗率大軍入侵涇州,幾日之內連破數城,竟然直達渭水河邊,長安危矣。】
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眼神冰冷,攥緊了手中佩劍,突厥人真是野心不死!
想也知道,自己剛從政變中回過神來,長安兵力空虛,若是冒險開戰恐怕不妥。
【面對來勢洶洶的突厥人,二鳳也並沒有自亂陣腳。】
【若是讓突厥人知道長安此時兵力空虛,此戰就在所難免了。】
【不顧眾人的勸阻,李世民以天子之軀親自來到渭水與頡利隔岸對話。】
宋朝,宋真宗趙恆搖搖頭。
一國天子何等金尊玉貴,古人云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豈能以身犯險?
想起前些時日寇準非要自己北上親征就覺得頭疼。
【二鳳疾言令色,斥責頡利可汗違背盟約。】
【加上二鳳特地整練了軍隊,頡利見到唐軍軍容威嚴,氣勢鼎盛,不由有些膽怯。】
【主要是唐軍一副要決一死戰的架勢,再加上李世民承諾送給突厥的金銀珠寶。】
【頡利思量再三,還是決定先退兵求和。】
貞觀初期,即使已經過去了數月,李世民還是覺得恥辱難忍。
自古以來,城下之盟說得好聽,不過都是不得不為之的屈膝求和罷了!
我李世民,我大唐豈能咽下這口氣?!
別說他,下面的武將文臣哪個不是一臉羞憤。
這種靠送錢討饒要來的和平與羞辱何異?
宋真宗趙恆:真嘟假嘟?朕覺得還好啊!
慈禧:哀家覺得也還行,出點銀子就能擺平的事都不叫大事。
【因此李世民與頡利殺白馬為誓定下了渭水之盟,解決了這次危機。】
【但李世民是什麼人,天策上將,一路征伐天下,自有一番傲氣。】
【突厥的入侵無疑是把大唐的臉面狠狠踩到了地上,渭水之盟二鳳深以為恥。】
宋朝,別人不說,寇準狠狠贊同了。
南遷示弱只會讓敵人緊追不放,必須要展現出我們大宋的決心,才有和談的可能。
官家他,唉,還是得再去勸勸才行。
【渭水之盟後,李世民厲兵秣馬,養精蓄銳,積極擴軍備戰,甚至允許武士在顯德殿上演習。】
【大唐君臣都憋著一口氣,只為了有朝一日一雪前恥。】
葉楚嘖了一聲:【有時候人和人的區別還真是挺大的。】
【唐朝渭水之盟奮發圖強,知恥後勇,誓要奪回大唐的臉面。】
【巧了,大宋也有檀淵之盟,同樣是城下之盟,不過後者嘛,選擇了苟活於世,隨遇而安。】
【甚至宋真宗還覺得自己在位期間有所功績,還去了泰山封禪。】
我去你大爺的!
趙匡胤只覺得臉上燒得慌,怒氣翻湧。
聽聽,聽聽!
人家唐太宗深以為恥,你倒好還去泰山封禪,生怕我們老趙家的臉丟得不夠大!
到底是哪個龜孫!氣死我了!
趙恆:擦擦冷汗。<="<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