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究底,其實還是在於權力的爭奪。】
【姚崇此人有才幹是不假,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喜歡拉幫結派搞小團體。】
【和自己不對付的就排擠出去,親信就大力培育謀好處。】
明朝,朱元璋冷哼一聲。
宰相結黨營私豈不是在挑戰皇權?
什麼都交由你這個宰相做主決定了,我這個皇帝還當不當了!
胡惟庸,這也怪不得朕,宰相的存在本就是多此一舉!
【最要命的是姚崇手下的親信貪污受賄被李隆基查出來了,姚崇還要梗著脖子叫板。】
【即使李隆基再信任姚崇,也不能任由他的勢力再次發展下去了。】
【不然要不了多久,他這個皇帝就真成吉祥物了!】
姚崇臥於病榻之上,幽幽嘆息一聲。
若是他這個領頭人不維護手下,誰還會願意跟著他呢?
時也命也,自己這個多謀善斷的宰相不再符合陛下的需求,自然也應該功成身退了!
好在,如今自己雖致仕陛下卻還是以禮相待,善終就好,善終就好!
【而且姚崇乃百官之首,他都拉幫結派,下面的人肯定也是有樣學樣。】
【這顯然不符合李隆基的預期,所以換宰相勢在必行。】
【在開元年間最有名的四個丞相,除了姚崇外還有一個人此時正在朝中。】
武周,武則天搖搖頭。
姚崇此人靈活善變通,登基初期政局動盪,國內大災小禍不斷,需要這樣一個人來主管政事。
可國家安定之後,姚崇的小心思就讓他變得不適合起來。
此時更加需要的是一個恪守制度,明法守成之人。
【於是,李隆基就將目光投向了當時的刑部尚書宋璟。】
【宋璟此人向來以鐵面無私,執法嚴明著稱,對於李隆基來說正合心意。】
【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宋璟任相後以擇人為務,賞罰嚴明,風氣肅然一清。】
李隆基撇撇嘴,宋璟就是個倔老頭!
自己這個皇帝的面子他都不給,下面的人自然也不敢放肆。
雖然說話難聽了些,但終究還是一心為國的!
李世民心中滿意,自己這個曾孫子還是不錯的!
能夠選賢任能,有識人之明,頗有明君之相!
【宋璟任宰相十餘年,不過奈何年紀本身也不小了。】
【實在是沒法為他老李家再發光發熱了,再三請求告老還鄉。】
【李隆基也不能真讓快七十的老人家在崗位上干到死,只能同意了。】
唐朝,蘇味道與杜審言舉杯共飲,不由感嘆:「宋璟,真王佐才也!」
此時還在并州的張說心思浮動,自己得罪了姚崇一度遭貶。
後來多虧故人相助才得以升遷,如今并州有再起戰亂的趨勢。
如果自己能立下大功,來日姚宋二人致仕,正是自己回朝的好時機!
【那宋璟走了,李隆基還是要再次物色人選的。】
【恰逢此時,并州生亂,曾在開元初年被貶至此處的張說因平叛立下大功。】
【這個曾經兩度擔任過宰相的能臣一下子走入了李隆基的視線。】
噢?又是老熟人?
武則天眉頭一挑,朕想想,似是個七品小官。
看來我這朝中也是臥虎藏龍啊!
【張說雖是文臣但也算是個儒將,而且不同於宋璟,這位由於經歷坎坷練就了察言觀色的好本事。】
【要不說人家會來事呢,先是并州巡幸一通馬屁拍到李隆基心巴上,成功調回了長安。】
【又是提議李隆基封禪泰山,直接美美獲得領導賞識,坐上了右相之位。】
李隆基搖搖頭,這個張說就是脾氣過於暴躁,得罪的人太多。
自己又確實有過失,步步緊逼,人家宇文融能不反擊嗎?
【可惜吧張說此人脾氣大,經常呵斥謾罵同僚,打壓異己。】
【御史中丞宇文融和張說非常不合,幾個人彼此攻擊,鬧得不得安寧。】
【後來宇文融聯合李林甫,崔隱甫等人彈劾張說,俗話說打鐵尚需自身硬。】
【奈何張說被告的罪狀大都屬實,在對方的不斷攻擊下,李隆基接連罷免了他的官職。】
【不過念在張說對國家的功績,李隆基並沒有嚴厲處罰,最後也算善終了。】
聽到這裡張九齡不由扼腕嘆息,宰相對我曾有提攜之恩。
只是昔日我多次勸阻提醒,卻沒能讓他生出防備之心,果然遭此大禍。<="<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