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夜航西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1944年應屆畢業生中,去往美國十四航空隊的外文系彭國濤也是傅斯薇的原型之一。

由於短篇節奏很快,很多地方進行了時間壓縮,比如在抗戰中後期(1940年之後)才逐漸牽涉到美軍部分,許多人物形象上也進行了藝術化處理。

但都儘量不違背歷史本身,尊重歷史是文藝創作者的底線。傅斯薇最終的結局也能體現這一想法。

空戰部分:

我查閱了二戰時期中日戰機的差異對比——包括時速設定、具體操作、性能優劣等。

有個難點在於,P-40戰機經歷過幾個版本的疊代,設計款和最終通販的有很大區別(甚至連戰機上機槍口徑都不一樣),給我徹底整懵了。

不過最後還是採用了美軍方陳納德的三條原則來完成劇情推動(美國志願者組織領導人克萊爾·李·陳納德上校的戰術理論),突出了雙方戰機特點,並且引出了最大的反派小野秀夫(以下簡稱畜牲)

畜牲的角色設定參考了日軍四大王牌飛行員:

第一個是三輪寬,被我國空軍隊長陳其光擊落在農田裡,被農民們發現後直接鋤頭鎬子砸死(不愧是武德充沛的種花家,贊)個人覺得這樣太便宜畜牲,所以沒用這種死法。

第二個山下七郎,1937年駕機掩護日本空軍機群轟炸南京,行至蘇州遇空軍攔截關了八年,越獄失敗被抓回來被槍決;

第三個朝田良平,1938年在飛抵南昌上空執行轟炸任務時,被我軍徐葆畇擊落斃命,都沒採用(放在這裡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最後一個王牌飛行員南鄉茂章,四大飛行員之首,日本空軍第15隊航空隊隊長,被裕仁天皇喻為「軍神」,是侵華戰爭中的忠實「惡犬」——沒錯,這就是畜牲設定最接近的原型。

在真實歷史上,飛行員羅英德和南鄉茂章兩機相撞,一同掉落在鄱陽湖裡,幸運的是我方飛行員獲救、南鄉茂章當場死亡。

傅斯薇墜湖脫險並沒有參考這段史實,但是當我查資料對上的時候,感覺真的冥冥之中的確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非常奇妙。

正如原文裡寫的:獸性控制的人會千方百計苟活下去,真正願意獻身的人萬死不辭。

雪峰線原型:駝峰航線

可能已經有讀者朋友看出來,雪峰線參考的是世界著名的「駝峰航線」。

(改自某百科)駝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個形似駱駝背凹的山口,是中國至印度航線的必經之處。通過這條運輸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征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

該航線地勢海拔均在4500到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和橫斷山等,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和四川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