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也包括太后王娡。
王太后想打聽劉徹在匈奴一事上的心情,無奈沒有能從平陽公主那裡打聽到一星半點的消息,便道:「你也真是的,朝堂上的事還是打仗的事,你跟著摻和做什麼?陛下總不聽勸,以前和親不是挺好的嗎?至少大漢還在。這麼多年實施的國策,皇上非要改,你不跟著勸他和親也就算了,倒還幫著他,一回一回的支持他出兵匈奴。
「想想幾年前的馬邑之謀,當時的三十萬大軍都沒能算計成匈奴,如今他們才領多少兵馬出征?
「而且,別忘記了高祖當年的白登之圍。」
提起舊事,王太后無一不在表露一個意思,大漢就該按祖宗以前的規矩行事,別一天到晚想那些有的沒的,鬧出一連串的動靜,沒準以後把祖宗打下的江山都鬧沒了。
平陽公主聽著王太后的話,輕聲道:「天下是皇上的,當年父皇將天下交到陛下手中,是信得過陛下。不管陛下做什麼,他既是父皇千挑萬選定下的皇帝,他做的事,父皇都會支持。母親何必想那許多,朝中大事有陛下處理夠了,我們依著陛下,以後也還要靠陛下,無須打擊皇上的鬥志。
「匈奴如今越貪心,一年一年的讓我們和親,要的奇珍異寶,美人首飾越來越多,長此以往,他們未必不會興兵南下。以長安所處的位置,一旦匈奴發兵,難道我們要南遷?如同喪家之犬的逃?
「陛下不願意成為喪家之犬,所以才要出擊匈奴。一次馬邑之謀敗了又如何。母親既然提起高祖,更應該知道,高祖在當年爭天下時,那是屢戰屢敗,卻從不言放棄。
「但凡當年的高祖皇帝放棄過一回,也沒有大漢的天下。身為劉氏子孫,未戰言敗,豈不是丟盡祖宗的骨氣。
「匈奴再強,我大漢的子民也絕不是可欺的。匈奴敢不留我百姓半分活路,我們必要他匈奴償還。
「眼下我大漢最缺的是一個大將,一個能夠找到匈奴的劣勢,擊潰匈奴的大將。」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到現在為止,大漢確實沒有一個可以讓匈奴見識大漢厲害的人出現。
劉徹想要這樣一個人才,可惜,到現在為止都沒有。
論起心急,劉徹比誰都要急。
再急劉徹也要穩住,平陽公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一次一次的告訴劉徹,這一戰不同於馬邑之謀,一定,這一次會有好的結果的。
大漢,絕不會一直讓匈奴壓制的。
「你啊,就偏著你弟弟。」王太后哪裡不清楚,從小到大,平陽公主都站在劉徹那一邊,從來都是不管別人怎麼說,她只管一心一意為劉徹謀劃。
「母親,我小時候面對的是多少的兄弟姐妹,當年母親要為皇上爭,我也要為皇上爭一爭,為我們姐弟一爭。如今天下是陛下的,只要皇上江山穩固,還有什麼東西是我們所沒有的?我不站在皇上身邊,難道要跟外人一道算計皇上不成?」平陽公主笑眯眯的問起王太后。
王太后同平陽公主對視道:「我是外人?」
說到這裡,平陽公主難道能不知道王太后到底什麼意思?
大漢的太后,自高后呂雉之後,再到平陽公主的祖母,大漢的太皇太后竇漪房,那都是大權在握的太后。
不免王太后生出效仿之心。也想成為那樣一個大權在握的太后。
可是,別個太后不說本事能力遠在王太后之上,便是她們面對的皇帝,能一樣嗎?
「都多少年了,母親為何非要不死心,非要跟皇上爭?母親如今的權還少嗎?和皇上爭權,最終為了權利母子反目?母親,那之後呢?像高后一樣,最終的結果如何?呂家滿門盡誅。竇家如何,舅舅又落得什麼樣的結局,這些不是教訓嗎?您如此的執著,到底值得嗎?」平陽公主知道王太后有很多的不甘心,可再多的不甘心,最終得到的又是什麼?
王太后臉上一僵,那樣的一些事她不能說全然記不住教訓,卻因為那三個字,不甘心,如何也是放不下。
放不下,又當如何?
「你如今滿意你的日子?」不可否認,王太后依然放不下,對於平陽公主總勸著她放下的口氣,其實還是不太樂意聽,再問平陽公主就滿意現在的日子了?
「為何不滿意?」平陽公主覺得挺好的。
「皇上相信我,該有的公主權勢,我從來不缺。我知道母親想說什麼,無非是我喪夫。母親,我府中養了多少人,這些人,我想要哪一個就能要哪一個,我既不需要誰為我錦上添花,只要我這一輩子都站在皇上這一邊,以後照樣可以過自在快活的日子。母親給我一個不滿意的理由。」平陽公主知道自家母親的言外之意,知道,卻也更坦率的告訴王太后,她的好日子並不會因為失去丈夫而有所改變。
王太后問:「你和曹壽?」
「母親和父皇呢?」平陽公主知道王太后問出這句話的意思,更不介意讓王太后知道,其實所謂的恩愛,大抵不過就那麼一回事。何必耿耿於懷。
王太后怔怔的望向平陽公主,從小她便覺得眼前的女兒過於冷靜自持,不管在什麼時候,好像都能冷靜的分析利弊,做出她認為最好的選擇。
曾經好些年王太后也受過平陽公主點撥,之後一步一步成為大漢的皇后,也讓劉徹成為大漢的太子。從前的那些過往,隨著大權在握,王太后其實已經忘記。<="<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