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了個寒噤。
原以為自己是卷進採花大盜案,未曾想竟是凌王庶子案嗎?那還不如採花大盜案更叫人安心,杜時笙只想安安分分開食肆賺錢,可不想與那權勢扯上干係。
如此想來,需得去廟上拜拜了,杜時笙對自己點頭道。
可這幾日天氣卻是陰沉得很,杜時笙的朝拜之行也就未能成行。
四月初七一大早,孫阿婆便瞧著陰雲密布的天,嘆道:「瞧這樣子,似是有雨,阿彌陀佛,保佑今日明日可別下雨。」
杜時笙好奇道:「乾娘為何如此說?」
「常言道:小麥不怕神共鬼,只怕七日八夜雨。這幾日下雨,主傷小麥,不是個好兆頭。」孫阿婆有些憂心忡忡。
杜時笙瞧了瞧那低垂的雲層,感覺這雨便不是今日,明日也是要下了。
「先帝年間,那一場雨從七日開始,連下了幾日,雨水又急又大。雁門、胥門幾處都淹了,決堤後,好些人連包裹都來不及收拾,就從家中跑了出去。還有好些人,連跑都跑不出去……」
孫阿婆回憶起先帝年間的那場災難,仍是心有餘悸。
「怎的這般嚴重?竟連京城都發水了嗎?」杜時笙驚詫道。
孫阿婆點點頭,皺著眉嘆道:「幸而那時的水部郎中開閘放了水,京城周邊的這些百姓才免於一劫。可聽說,那郎中自己卻因此獲罪了,唉……」
「救百姓免於遭受水患,不是有功麼?」杜時笙覺得奇怪。
「聽說那游的清水縣,萬畝良田都被遭了水患,當年顆粒無收……先帝便治了那水部郎中的罪。」孫阿婆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中,幽幽道,「那一年城外那麼多的流民,好些就活活餓死了……可這天災,誰又能左右呢!閘開與不開,苦的都是百姓啊!」
杜時笙聽了,也跟著搖頭嘆息一回。遂又瞧了瞧天,只盼這黑雲能漸漸散去,不要連日下雨。
是夜,果真下起了雨來,幸而不是很大,第二日晨間,便停了。
這一日,恰巧是浴佛節。
浴佛節,也稱佛誕節,正是農曆四月初八。
這一日,寺廟中僧尼置佛像於水盆,以五色香水淋佛頂,教信徒們從四面八方趕往寺廟,在佛像兩邊,遍插鮮花,其盛況甚為絢麗。
本朝佛教也算盛行,浴佛節之時,城中一百五十五座寺廟,皆有不少信眾提著香花、食盒前往,以求浴佛水飲之,相傳可治百病。
後世的《醉翁談錄》中有記載,這一日民間又流行食「阿彌飯」,辦「善會」,行「放生會」,各食肆皆售賣青精飯,街頭巷尾也有朝廷和當地世家富豪布舍錢財,提唱誦偈。更有不少信眾買魚、龜、螺、蚌等靈物,口念往生咒放之,竟日不絕。
因此,浴佛節這一日,城中是格外熱鬧的盛況。
孫阿婆自大郎海難之後,也一直禮佛祈福。
誰知,她夜裡卻發了急症,二更天便上吐下瀉不止。直到李郎中來看之時,孫阿婆已是無力下床之態了。
李郎中看了半晌,說是感染了寒濕穢邪之氣,致脾胃受傷,須得臥床休息,流食將養幾日。
既如此,孫阿婆是不能去寺廟朝拜了,杜時笙原本欲在家中照顧她,她卻萬般不肯,定要讓杜時笙去廟中上香,給家中各人祈福。
杜時笙只得做了些上香的花糕菓子,出門去了。
昨夜下了雨,杜時笙出發又晚了些,等她走到之時,寺中人潮已退去,卻仍有不少信眾在寺中焚香祈願,慢訴所求。
孫阿婆常去的禮佛之處,是西南城郊的安寧寺。
這寺廟有些年頭,古樹參天,青石板下布滿青苔。殿中,巨大的金身佛像矗立於此,低頭俯視眾生信徒,慈眉善目,悲憫蒼生。
杜時笙本不信佛,但穿越之後,因為喜歡註解中雋秀的字體,便常看那本《因緣合和》,心中對佛祖自是敬之重之。
她在殿中供奉了香火,在放置佛像的銅盆之內,為孫阿婆、小五兒和自己舍了銅板。誠心叩拜禱告之後,杜時笙便去排隊請浴佛水了。
「杜娘子,你也來上香祈福了?」唐家鋪子的唐娘子在隊伍末尾向她招手。
「唐娘子,怎的這般巧合。」杜時笙向來喜歡唐娘子溫柔的性子,便也熱情地與她招呼。
「阿姊恰好來了焱城,兒今日帶她來寺中一同為家人祈福。」唐娘子指了指正在一旁的一位婦人。
她身量長相皆與唐娘子十分相似,此刻正在寺中那株千年銀杏樹上栓祈福帶。<="<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