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晨間,杜時笙與巧環在廚房忙活花糕食譜,為食肆試做些花糕,也當作赴葛薩之約的拜禮。
「小娘子這花糕做的真好看,讓人都捨不得吃了,便是宮裡御賜的,也不過如此。」巧環一邊學著,一邊忍不住讚嘆杜時笙的手藝。
杜時笙只知葛薩是胡人,並不知他是否在飲食上有何禁忌,是以,只能做些茶菓子帶去。
「這茶菓子是五感藝術,聽、嗅、觸、味和眼觀都同樣重要。咱們今天做的這個茶菓子叫做四時之美。」杜時笙一邊教巧環,一邊講解道。
「四時之美……難怪小娘子做的皆是花的模樣,春之桃花、夏之荷花、秋之菊花、冬之梅花,四種花卉代表一年四季,是這樣嗎,小娘子?」巧環端詳著幾樣花朵,問道。
杜時笙笑著點點頭,於吃食上,巧環的機靈勁兒便顯現出來了。
「做茶菓子時,最重要的便是耐心和細緻,只要在拍、揉、捏、壓、夾、挑……這每一道工序上皆嚴謹細緻,做出的茶菓子必然是色香味俱全的。」
杜時笙細細地給巧環演示了一遍。
巧環認真瞧著,漸漸地,她圓圓的臉上綻出了笑容,兩顆小虎牙也露了出來,問道:「小娘子,我能嘗一個嗎?」
杜時笙忍不住輕旋了梨渦,這些時日,她早已發現,巧環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她才能在廚藝上一點就通吧。
杜時笙拿了塊荷花菓子給巧環,說道:「嘗嘗這個,味道與御賜的比起來又如何?」
巧環咬了一口,眼睛一亮,贊道:「小娘子做的真好吃!香甜不膩,口感綿密,茶香味道又很是獨特,定是比御賜的還好吃!」
說完,她又羞赧地補充道:「我只見過御賜的,卻沒吃過。」
杜時笙見她那副滿足的模樣,抿嘴笑了笑。
杜時笙不曾逼著巧環給自己講凌王府的種種,畢竟誰也不想回憶悲慘的記憶。但是,通過巧環的隻言片語,還有她剛來那日身上的傷,杜時笙大致推斷,她應是凌王府的三四等奴婢,是華嵐郡主屋裡的丫鬟,因為性格有些大大咧咧,被華嵐郡主所不喜,因此才會被選做替身。
實則,凌王庶子李淇因鶯兒慘死,被柳士枚所殺。凌王大怒,不僅遣散了書塾的寒門學子,還將家中相應奴僕一併發賣。巧環因為替郡主祈福之後,王府便發生如此禍事,被視作災星,僕婢管事狠狠將她鞭笞了一頓,與其他人一同發賣了。
而後,她又因清明祭祀那日與杜時笙的一面之緣,被她買回。兩人的緣分,當真是應了那本梵文書的名字——因緣際會,和合而生。
杜時笙看著巧環吃花糕,對她說:「你現下同我學廚,日後食肆開張了,你要與我一同去食肆,那時,可就須得你自己去做菜、做花糕了。」
「小娘子,真的嗎?」
杜時笙的話,似是在巧環面前點亮了一盞明燈一般,巧環整張臉都被照亮了。
申時,杜時笙提著茶菓子,來到了夷和坊。
夷和坊是來大稷朝的外邦人常居之處,也正因此,才得名「夷和」二字。
大稷朝近百年國力強大,國富民安,對外邦文化包容四海,兼納百川,因此外邦來經商,留學和居住之人日益增多,夷和坊也逐漸熱鬧異常,煙火氣十足。
葛薩的請帖上寫的不清不楚,只說明晚來見,卻並未說明何地,杜時笙到了夷和坊坊門口,便有些踟躕。
葛薩既未來接,也未派人來接,杜時笙只能瞧著各種膚色,各色服飾之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杜時笙打算硬著頭皮去問,只是這些人中鮮少見到漢人,選了半天,只選了一位身著白色法袍,束玉帶,腳穿靴子的大鬍子老者,似是景教司祭。
杜時笙一字一句地詢問他,是否認識一位叫葛薩的胡人。
老者竟然聽懂了杜時笙的話,回答說,葛薩是坊中名人,在香梧街開了肉店,葛薩也是他的朋友,最是講義氣。
那老者說完,還豎起了大拇指。
他口音極重,還摻雜幾個英文單詞。這自然難不倒後世穿越而來的杜時笙。杜時笙見四下沒有相識之人,便用英文回了句「謝謝」,也豎起了大拇指。
老者驚訝異常,雙手合十感嘆,謝天謝地,這是他遇見的第一個會講英語的小娘子。<="<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