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俞童生的小女兒[種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唐大丫聽了公公的話,缸底又舀了一碗,把剩下的一併倒進唐大海遞過來的飯盆。

休息了一會兒,董大海划船離開的時候,俞老頭笑著和他說,「咱上了年紀,有個頭疼腦熱不要不當事,我們村鄧郎中醫術不錯,這胡辣湯配方就是他的。」

「多謝!」董大海抱拳道謝。

俞老頭走回來,俞有糧夫妻正洗大缸裝碗,俞有錢去買食材,有花也回去了。

俞荷和成城面朝江面坐著說悄悄話,兄妹兩個看得出來比早上熟絡。

「小哥,你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裡?真正的江南魚米之鄉有多繁華?大家的飲食喜好又是怎麼樣?北地,是不是遍地牛羊和發光的寶石。」

俞荷看到偷聽的阿爺,急忙轉換話題:「鄧爺爺說要是有羊肉,胡辣湯做出來更好喝,藥效也會好一點。」

俞老頭腳下一個趔趄,誰家小女娃想這麼遠,知道的這麼多,這都是誰告訴她的?東西南北中,她是哪裡都想去!

「成城,俞荷你們坐船還是坐牛車?」俞老頭裝作沒聽見,笑著說:「走,回家,讓你阿奶給你們做好吃的酸菜魚。」

「阿爺,小哥坐船,我和三叔要去王莊買鴨子,三叔想明兒多賣幾隻。」

俞荷起來把兩個小板凳放到牛車上,坐在二嬸身邊,他們現在就回去街上等三叔。

「行。」

成城跟著阿爺小心翼翼的上了船。

第24章

俞荷回來,先看自己做的三笸籮甜酒麴,圓子各個長出了厚厚的白毛——成了!

找曬籮把酒麴圓子放在柴火垛上,曬乾保存好,隨用隨取。

甜酒麴什麼時間拿出來,分成怎麼算,她得好好想想。

「俞荷,這是什麼?」俞梅背著一背簍乾柴回來,身後跟著俞有地李二娘兩口子。

「這是曲子。」俞荷淡定的說,扭頭進了房間,開始打掃旮旯里的衛生。

俞梅只隨便一問放下柴火廚房去找水喝,俞有地放下柴仔細看了半天,拿起旁邊筷子夾了一個聞了聞。

「這又是鄧郎中給教的吧!」

李二娘挨近俞有地小聲說:「她爹,要不我們把俞荷送給鄧郎中當乾女兒,讓她長大了好好孝順人家。這年頭能傳承人家一個方子的當師父,胡辣湯烤鴨兩樣,這又是制曲,我們欠鄧家太多。」鄧郎中也太慣小孩。

俞有地聽了一笑,說:「認乾親要雙方願意,你一個人願意,不算數的。當親戚走動就行,鄧家三口人,以後地里幹活我們三兄弟給搭把手。」

中午,成城提著一條大魚回來,臉上閃著孩子天真的笑,一家人都鬆了口氣。

「小妹,有三條大魚,我和阿爺賣了兩條,提回來一條,現在魚價好,連河蝦螃蟹賣了一百一十文都交給阿奶了。」

成城興奮的和俞荷說他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魚,以前家裡吃的都很節省,偶爾吃一次鯽魚豆腐湯。

「晚上的一魚四吃才好吃呢,快去睡一覺,晚上給阿奶打下手。」

俞荷院子裡曬的東西大家都看見了,還當是什麼吃食,等曬乾見她又收好,還惦記著做什麼好吃的呢,一家人又忙起烤鴨。

一隻只鴨子收拾乾淨送到俞荷手裡,只見她從容不迫往鴨肚子裡塞佐料,揉搓,放好醃製,俞梅幫忙晾鴨。

俞有錢成武叔侄把烤鴨當事業,提著刷

好蜂蜜水的鴨子掛罈子里烤,烤的次數多了,都不用一遍遍揭開石板看,聽聲音就知道熟沒熟,火候足不足。

對鎮上富裕人家來說,一百五十文的烤鴨相對顧家大酒樓,太便宜了。

但比鎮上其他家出來的烤鴨味道好,就接地氣。

天天吃也吃不起顧家烤鴨,嫌別家味道不好,有的人就來買俞記烤鴨試試,沒想到味道出奇不錯。

經過這些老饕的口口相傳,俞記一天十隻烤鴨不夠賣,到九月底十月初,烤鴨賣到了每天要做二十五隻。

天氣見冷,南下的商人賺了錢要回家過年,北上的商人馱著豐厚的商品和鼓鼓的荷包要到南方,一年忙到頭,總要回家一趟。

烤鴨,也成了這最後一批趕路人路上的吃食和帶給家人的一種美食。

「俞荷,到十月底,碼頭就沒生意。我們最近再加把勁,合力把這短時間的錢賺到錢。」俞有錢笑呵呵來找俞荷去王莊挑鴨子,冬天鴨子漲了五文,當然要選好的買。

「記得明天把佐料買回來。」烤鴨量大,佐料蜂蜜消耗大,一次要的多可以便宜點,俞荷列了詳細的清單。

「記得!」

「走!」

俞有錢套上牛車,叔侄倆一起往王莊走,碰到村頭大槐樹下烤火片閒話的老人。

俞有錢從牛車上下來,又把俞荷也抱下來,兩個人叔叔伯伯大爺挨個兒叫著打招呼。

「老三,你家烤鴨賣的好,過年我也要買一隻。」俞耿,俞家族長也是村長,笑著說。

「沒問題。大伯,你和叔爺們聊,我們去王莊買鴨子,現在鴨子一隻要三十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