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喪夫後又被前任獨占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是的,其實他從來都不需要考慮這麼多。

如果他能夠明白當初父親的用心;如果他沒有急功冒進選擇出征;如果他能真正理解阿姐入宮的用意;如果他能夠直接娶了玉昭。

人生沒有回頭路可走,對於過去,他不予置評,但是現在,他可以自己掌握。

他不再是二十歲時的謝家三郎了,他已經有了成為謝家家主的擔當,他不再是一個人,他的背後有了誓死效忠於他的數萬部下,有了想要守護一生的愛人。

他身上背負了太多的期望和責任,他不能停下來。

但是現在,他不會再和以前一樣,感覺到累了。

是生是死,是成是敗,他都會去坦然接受,付出他的一切。

太后薨了,天子年紀尚小,難以支撐,群龍無首,朝廷再次陷入亂局。

文羿升趁亂上位,徹底撕開了他狼子野心的面具,挾天子以令諸侯,一人攬下所有的決策大權,將滿朝文武把在手中,儼然成為了攝政王一般的存在。

他下達了一道命令,以叛亂罪逮捕謝岐以及謝家軍,斬殺謝岐,將謝家軍收歸朝廷。

謝岐拒不領旨,拒交兵符。

朝廷儼然成為一盤散沙,雖然盡數歸文羿升掌握,但一部分士族和崇尚天子威嚴的老臣,心裡還是隱隱向著謝家的,因此保持中立,並沒有屈從於文翌升的淫威,並對他的權威產生質疑。

兩家就謝岐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誰也不肯說服誰。

文翌升上位後不久,不顧位置還未坐穩,便等不得開始了強硬的排他手段,大肆籠絡朝中重臣,預謀誅殺異己,以達到自己威懾鎮壓的作用。

長安惶惶不可終日。

謝岐在這個時候仍是未有動作。

無人在意的角落,後宮突然發生了一場大火。

起因好像是慈寧殿裡的一位宮女不滿太后生前所為,蓄意報復所致。

大火燒了整整兩天兩夜,後宮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等到火勢徹底被控制下來的時候,太后所在的慈寧殿已經被付之一炬。

同時被毀掉的,還有容貴妃所在的翊玉宮。

文翌升根本沒有管慈寧殿,失火的時候,便第一時間命人去翊玉宮滅火,甚至不惜親自前去,可惜還是晚了一步。

翊玉宮的火勢不知怎麼的比慈寧殿的還要大,等到徹底滅下火的時候,翊玉宮已經淪為一片廢墟。

據在場的禁軍和宮人們回想,當時的文翌升掙脫禁軍的阻攔,一個人跑進搖搖欲墜的翊玉宮,不顧坍塌的危險,親自將幾具遺留的屍骨拖了出來,最後看著地上幾具焦黑的根本認不出來的女性屍骨,咬牙切齒,又哭又笑,模樣十分瘋癲可怕。

火災之後,文翌升頂著滿朝文武的壓力,沒有選擇撥出內庫的錢來修葺象徵著太后威嚴的慈寧殿,反而將燒毀的翊玉宮重新修葺,甚至大興土木,規格更盛從前,並且遲遲沒有將疑似謝泠芝的屍身下葬,送入皇家陵墓。

此離經叛道的舉動愈加引起朝野震動,中立派更加不滿,心中的天平紛紛朝謝岐一方倒戈,文翌升的伐謝大計困難重重。

更加令他糟心的是,在這個緊要的時刻,謝岐終於有所表態,起兵造反,公然開始與他叫板。

文翌升搬出了天子詔令,強力派兵鎮壓,但他卻已經控制不住事態的發展了。長安在這段時間一樁接著一樁的經歷之下,很多人包括大臣們私底下,都開始對這個積弱的朝廷重新審視起來。

朝廷自先帝逝世之前,就西有外敵,內有叛亂,已經再也不負昔日雄偉模樣,一場隴西叛亂,差點就攻入了長安,打的朝廷不保,已經將上上下下的積弊展現的淋漓盡致。

天子年紀尚小,容易被奸佞控制,這樣的朝廷,已經不能將其託付在一個黃口小兒的身上,必須刮骨剜瘡,壯士斷腕,才能有一線生機。

然而,除了天子之外,還有誰能坐上這個位置呢?

惠王乃天潢貴胄,皇室血親,在血統上除了小天子外,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可是當初先帝一去,他

公然帶兵叛亂,多次犯下屠城等滔天罪行,最後更是不顧手足情誼,將燕王一族血腥屠殺。

這樣的人一旦稱帝,必將會殺了小天子,成為更大的一個禍患。

那又能是誰呢?

眾人紛紛將目光不約而同地放在了謝岐的身上。

雖然當今百姓們都被蒙在鼓裡,但是這些百官們都心知肚明,小天子不是太后的孩子,他的生母,乃是容妃謝泠芝。

而謝岐,是謝泠芝的親弟弟。

謝岐有錢有權,又有數萬謝家軍坐鎮,多次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這樣一個位高權重、又看似對朝廷忠貞不二的外戚,與其將攝政的權力交給文翌升,不如交給他。

可是,外戚權力一旦過大,就是顆不定時的炸彈,難保他不會起反心,欲要改朝換代。

僅憑這一點,他們又絕了這個心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