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歷史同人] 恰似故人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李世民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我是說你待霍將軍真好,哪像我,一回到長安那個金色宛如鳥籠的家裡,面對的是兄弟的閒言猜忌,父親的不信疏離。

第4章

武德二年三月,定楊可汗劉武周接受宋金剛的建議,聯合突厥入侵山西。在劉文靜被判處謀逆處死後不久,由齊王李元吉負責鎮守的并州抵擋不住劉武周所部的進攻已到岌岌可危的地步。

李淵先後派遣將領救援并州皆不理想,朝中將軍不少,真正能征善戰可力挽狂瀾的卻沒幾人。

如今唯一有辦法解決并州危機的只有秦王李世民,可他才因替劉文靜求情觸怒了李淵,又氣疾復發病情反反覆覆,一直留在西宮養病不出。

更有小道傳言,秦王因病導致記憶缺失,連父親妻子都認不得了。這種情況下,誰還敢冒險派他上戰場。

正是焦頭爛額之際,老丞相裴寂主動請纓,李淵大喜,遂封他為晉州道行軍總管,許他便宜行事,率軍馳援晉陽。

裴寂主動請命,不是他真正心系并州戰事,而是劉文靜一案提醒了他。他雖為尚書右僕射,但到底是一介文人,晉陽起兵他是擁立功臣。但與劉文靜此後一直效命軍中不同,李淵稱帝後他一直留守長安,再無軍功。

如今天下未定,一切以軍事為重,他靠能揣摩李淵心思,與李淵的私交甚好權傾朝野,話語權終是沒有掌天下兵權的秦王穩固。

若是秦王再立戰功的話,以他重情重義的性格,就算暫時沒法為劉文靜平反,私下也一定會派人調查劉文靜之死到底是誰在大力推波助瀾。

裴寂與劉文靜素來不合,此案又是裴寂主審,矛頭當然直指裴寂。

秦王現在不開口,不代表他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咽的下這口氣,只要他手中權力越來越大,不愁沒有翻手就能攪動風雨的那天。

等到了那一天,安有裴寂好果子吃。

思及此裴寂一身冷汗,連夜寫好奏本第二天上朝時借眾大臣討論并州戰事的機會請求前往并州。

李淵任人唯親,也不考慮裴寂一介文人到底適不適合領兵,還真信了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的那句話,任裴寂為將。

結果可想而知,裴寂一路行軍拖拖拉拉,軍隊達到介休直接被宋金剛的隊伍打得大敗,連累山西一片土地盡數丟失,最後跟著齊王李元吉一起逃回長安來。

朝中有人上奏勸皇帝處罰敗軍之將,李淵起先大怒,斥責裴寂並將他下獄,沒過幾天又把他放出來,更加優待。

至此大臣們也明白了皇帝絕對不會處罰這有楊修揣摩主君心思之能,卻無楊修下場的裴寂。

朝中談論的焦點此刻都放在是否丟棄并州這一途。

有主張放棄,有主張奪回的,一時僵持不下,就在這時有人提出,不如去問問秦王殿下的意見?

秦王大病一場後深居簡出,偶有人會在秘書省遇見他。不過他每次都行色匆匆,一臉生人勿近。

明面上不提,但大臣們心裡都跟明鏡一樣,秦王殿下什麼都記不得了,他去秘書省翻遍近年來所藏的記事也想不起半點跟自己有關的,難怪心情越來越差。

事實真是大臣們想得那樣麼?

顯然,不全是。

霍去病確實常去秘書省翻閱藏書卷宗。除了了解他現今所處到底是什麼時代,當今天下幾何,主要的是想尋找回去的方法。

他旁敲側擊,知道自己所處距離大漢幾百年之後,正是隴西李氏剛剛代替了亡國的隋的唐。

當今天下大亂,李唐並未統一九州,當然這跟他關係不大。劉徹豪言要延續千萬年的大漢幾百年就亡了他也不甚在意。可就在他翻閱前朝史書時,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他都看不到元狩二年他第二次出征河西以後的事,滿篇全是白紙。起初以為是藏書有誤的緣故,他派人去街上新買了兩本回來,翻開依舊是到了河西之戰後就一片空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