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朕與將軍解戰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蘇成德提議道:「那不如,陛下去新都郊外圍獵?」

「前線打著仗,朕在後方打獵,這合適嗎?」殷祝瞪了他一眼。

唉,要不是他實在不懂軍事,雖然懂點兒歷史但大部分都是紙上談兵,現在早就去前線御駕親征,和他乾爹並肩作戰了。

「您可以不親自上場打獵,」蘇成德給他出主意,那小模樣像極了在昏君身邊的拍馬溜須的奸宦,「但您可以帶上尹英殿下啊。殿下八歲了,學過騎馬,也學過君子六藝,正好您可以考較考較他騎射的技藝,這樣傳出去,朝中也沒人會多嘴說什麼。」

這倒是個好主意。

殷祝想了想,同意了。

這段時間他實在憋得夠嗆,每天不是看前線送來的戰報,就是和乾爹一起忙活籌建神機營的事情,還有國中這些因為戰事而起的矛盾爭端,沒一個讓人省心的。

飛鳥坊那邊有宗小弟在頂著,暫時不需要他操心,但徵兵、賦稅、後勤保障等等,殷祝全部都要親自過問,否則他壓根兒不放心手底下那幫人。

尤其是唐頌和世家出身的那群人,要是不藉機大發一筆戰爭財,那殷祝才要奇了怪呢。

但他目前著實騰不出手去處理他們,只要別做的太過分,殷祝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尹家人動手是一碼事,因為那畢竟還是自家人;但對世家動手,那就是另一碼事了。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支援他乾爹抗擊北屹,殷祝想,別的能忍就先忍忍,等戰爭結束後,再找這幫人秋後算帳。

殷祝打定了主意,把應渙叫到面前,讓他負責這次出行的護衛工作。

應渙一聽陛下要帶著皇子一起出門,神情立刻緊繃起來,抱拳道:「陛下放心,臣必定誓死保衛好陛下和殿下!」

「還有公主。」殷祝提醒道。

尹昇一共有三個孩子,一個皇子尹英,剩下兩個是一對五歲的雙胞胎公主,因為早產的原因,身體都很虛弱。

她們聽從太醫的叮囑,平時基本不大出門,就算出門也是被嬤嬤抱來抱去,據說三歲前腳都沒粘過地。

要不是殷祝聽說了這事兒立馬叫停,這倆倒霉孩子估計到現在都還學不會走路呢。

所以歷史上這兩位公主雙雙早夭,他一點兒也不奇怪。

早產,再加上尹昇的基因不好,一整個先天不足。

要是再不出來活動活動,以古代的醫療水平,她們能活到成年才怪了。

但說起公主,殷祝倒是想起了一個後世流傳甚廣的傳說。

他乾爹死後數年,新都城破,大夏亡國,最後一任幼帝年僅七歲,據說是尹昇最小的兒子。

這個孩子很喜歡宗策,還曾屢次在朝堂上公開說「若是宗將軍在此,大夏必不會是如今這番模樣」。

只可惜大勢已去,城破那日,太后帶著幼帝殉國,屹人將領敬這對母子的忠烈,便叫人給他們收斂衣冠下葬,但負責收斂屍骨的人卻發現,那幼帝竟是個女孩。

雖然正史未經證實,但野史早已把這段歷史大書特書。

現代還據此拍了一部電影,但裡面錯漏百出,狗血潑天,七歲幼帝變成了十七歲少女,還和他乾爹來了一段曠世生死戀。

這部電影在網上的口碑評分爆炸的爛,殷祝本著跟他乾爹有關的作品是屎他都要嘗嘗鹹淡的崇高精神,一個人包場看了一遍,氣得在電影院邊吃爆米花邊罵導演煞筆——但不是因為劇情,而是這導演找了個丑得像是癩疙寶一樣的資源咖來演宗策。

他乾爹可是歷史上出了名的美男子!

就連正史都記載過的,「策身長八尺三寸,隆準如懸膽,眉聚岱宗翠,銀甲曜日,赤幘擎天。容止有威,立若孤峰承雪,行若松濤撼岳。世人皆嘆曰:『玉山傾北斗,猶遜此將三分。』」*

走在廊道之上,看著遠處的宮人清點行裝時,殷祝的視線無意間掃過,瞬間被那件晾曬在陽光下的鮮紅戰袍吸引而去。

三個月的分別,他早就把那些彆扭的、沾染了些許風花雪月的想法丟到了腦後。

剩下的,只有對他乾爹的思念和擔憂。

雖然他們經常通信,但宗策其實很少跟他講戰場上的事情,因為殷祝把軍政決策權全部都交給了他,而宗策也不負信任,捷報頻傳。

只是他偶爾會在信里寫,這裡的百姓還記得自己大夏子民的身份,聽說陛下派我去收回山河十四郡,還沒有忘記他們這些遺老遺少們,都紛紛在家中立長生牌位,願陛下能夠長命百歲。

又或者,給他千里迢迢在信封裡帶上一塊當地人自己做的飴糖,說是讓他嘗嘗舊都的味道。

那塊糖殷祝一直隨身揣著,捨不得吃,但後來天氣熱了,沒辦法,就分成了幾塊,每隔一段時間吃一塊。

有一次被前來覲見的宋千帆看見了,還大驚失色地以為他又在嗑什麼丹藥呢。

殷祝停下腳步,望著遠處那隨風鼓盪的戰袍,唇邊噙著淡淡的笑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