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想到保成和掌珠從前如此親密,等到談婚論嫁卻只剩下國事和大局,心中不免唏噓。
他與元後也是政治聯姻,婚後委實磨合了一段時間,才相知相愛。輪到他們的兒子,他希望保成能避開那段不愉快的磨合期,娶自己心儀女子為妻。
所以他讓人早早放出風去,並請太皇太后親自把關。經過一番相看,太皇太后選中了兩家姑娘,一個來自科爾沁,一個便是石家的姑娘。
依著太皇太后意思,先帝廢后有些對不住科爾沁,他登基時為了穩定朝局,不得不迎娶索尼孫女,輪到太子娶妻,怎麼也要給蒙古那邊一點補償。
太皇太后英明一世,老了反而念舊,有些糊塗了。
先帝登基時國家不穩,既害怕失去蒙古支持,又怕其在背後捅刀子,這才繼續與蒙古聯姻。輪到他登基,朝局不穩,必須籠絡八旗勛貴,形成相互制衡,避免一家獨大,便與赫舍里家聯姻。
到保成這一輩,國家穩定,朝局安穩,最大的威脅不是蒙古,也不是八旗勛貴,而是漢人。
這也是他格外看好石家的原因。
石文炳其人,做人做事都非常低調,卻在任上得到了漢人的推崇。
不是漢軍旗,而是最普通的漢人百姓。
如果說先帝是開國之君,他是治世之君,那麼保成就要做守成之君。
守好大清這片江山,最重要的便是穩住漢人,甚至得到他們愛戴與支持。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可石文炳就做得非常出色。
他駐防杭州的時候,百姓家中為他立生祠。調去福州做將軍,更是在當地一呼百應,客家女首富主動上門服侍,連名分都不要。
太子需要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岳父,朝廷也需要這樣一位被漢人推崇的國仗。
於是他和太皇太后產生了分歧。
不好駁了太皇太后的面子,便說讓保成自己選,他選誰就是誰。
太皇太后先安排保成見科爾沁送來的姑娘,哄著保成和她玩,見兩人相處融洽,這才安排石家女進宮。誰知保成當天就反悔了,吵著嚷著將石家女留在宮中。
「她有熱症,身子骨不好,如何伺候我呀?」太皇太后被保成吵得頭疼,忍不住問他。
保成卻說:「她伺候不了您,我替她伺候您,可好?」
太皇太后也沒了脾氣,只得讓人將科爾沁姑娘送回,留了石家大姑娘在身邊。
說是進宮伺候太皇太后,那石家大姑娘三天兩頭地病,反倒沾了太皇太后光,看太醫比在家中方便許多。
保成也信守承諾,見天往慈寧宮跑,承歡太皇太后膝下。
「他哪裡是來給我請安的,分明是來看掌珠。」太皇太后當著他的面打趣,之後又憂慮起來,「能娶一個自己喜歡,固然是好,可若是把溫柔鄉變成了英雄冢,就得不償失。」
他知道太皇太后被董鄂妃嚇怕了,話里話外都在影射先帝。
「您老人家擔憂不無道理,可我看掌珠倒是個心裡有數。」他只得安慰太皇太后。
然而太皇太后並沒有被安慰到:「當年董鄂妃在外頭的名兒也好得很吶。」
看他一眼,又嘆息著說:「回頭得空兒,我得考一考那孩子。若她也如保成那般情根深種,這樁姻緣還得斟酌著辦。若不是,便可無憂了。」
一直等到太皇太后病重,康熙才得准信兒。
「還是皇上看人准,那孩子是個好的,咱們保成啊比先帝有福氣。」太皇太后說完這話沒過多久便去了。
之後事態的發展,果真如她老人家所言。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康熙看向胤礽:「先封鄉君,事成之後再論。」
胤礽目的達到,也沒堅持,聽康熙又說:「此事已了,你也該收收心回南書房觀政。」
聖旨在年前頒下,石家人被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砸得頭暈眼花,其中也包括石靜本人。
她製藥事,石家壓根兒沒幾個人關注。就是她身邊服侍的,也只知道她每天都去小書房,一關就是多半天。至於在做什麼,誰也說不清楚。
皇上去年得了瘧病,儘管對外保密,石家人還是聽說了,後來又聽說太子正帶著洋人炮製可以治瘧病的藥。<="<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