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今日太子穿了杏黃色團龍吉服袍,戴吉服冠,太子妃也是一樣,齊齊跪在下面真如璧人一般,天造地設。

康熙笑著讓二人起來,心中對太皇太后安排越發滿意了。

等二人站起,蒲團撤下,康熙抬眼,無意間瞥見太子妃耳朵上戴著的南珠耳墜,唇角笑意更濃。

前兩年,聽說太子賞了毓慶宮一個得寵侍妾東珠耳墜。那侍妾不知死活,居然戴著到處招搖,讓他很是不喜。

東珠是身份的象徵,宮裡誰能戴誰不能戴,不管是大選還是小選,教習嬤嬤都會講清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他最煩這種揣著明白裝糊塗。

太子年幼喪母,他願意寵著太子是一回事,毓慶宮人不懂規矩,行僭越之舉,是另外一回事。

本來打算小懲大誡,誰知那侍妾在御花園意外滑了腳,失了孩子,他才沒有追究。

今日太子妃過來請安,明明有資格戴東珠耳墜,卻只戴了南珠,顯得謙順又得體。

不愧是太皇太后帶在身邊,親自教養出來的姑娘。

望著眼前兒子兒媳,康熙皇帝戴上眼鏡都挑不出半點錯處。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領他們去奉先殿敬告先祖,祈求祖宗保佑。

之後又去太廟祭拜了一番,回來都沒耽誤早朝。

流程走完之後,胤礽含笑告假,說這三日不上朝,要陪著太子妃熟悉環境,適應規矩,接受朝拜。

康熙心說,太子妃在宮裡住的那幾年,沒少被你拐到毓慶宮去,哪裡需要適應環境。至於規矩,好像是太子妃更懂規矩守規矩。

就比如說朝服。

准許太子穿龍袍,是他親口說的,當時還力排眾議來著。可太子聞言,一點謙虛的意思都沒有,等龍袍做好就穿上。

今日太子倒是規矩,乖乖穿了杏黃吉服,辮穗也是太子專屬的杏黃,而不是皇上才可以用明黃。

懂規矩,守規矩,不逾越,讓他倍感欣慰。

成親之後到底不一樣了。

「太子大婚有三日休沐,朕准你三日假。」康熙痛快答應。

噶爾丹捲土重來,他決議再次御駕親征,太子註定留下監國,是否參與征戰的籌備無關痛癢。在康熙看來,還不如按規矩休沐,養好身體,爭取早日給他添個嫡孫。

西邊戰事在即,朝堂上下忙得團團轉,胤礽以為他這時候告假,皇上肯定會不高興。

然而並沒有,皇上很痛快地准了他假,臉上的笑紋都比之前多了。

這讓他想到了那個夢裡,扶蘇和劉據對他說過那些話:因勢力太大,遭父皇忌憚。

所以他也一樣被皇上忌憚嗎?

昨天夜裡遭遇太過離奇,胤礽不敢相信是真的,只以為是個夢。

可聯想到今日皇上的表現,他忽然覺得那個夢更像是上天給他的警示。

上天想通過那個夢提點他,他已經被皇上忌憚,想要扭轉局面,必須急流勇退。

西邊的戰事,不要管了。

可他是太子,大清儲君,怎麼可能丟開手不管?

胤礽一邊觀察皇上臉上的表情,一邊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啟蒙的時候,汗阿瑪教導他要心懷天下,以社稷為己任。

上學的時候,先生們說他是儲君,理應讀書明理,胸有丘壑,為君父分憂。

上朝站班之後,他沒有辜負汗阿瑪教導,和先生們期望。第一次協助監國不敢懈怠,基本做到政令暢通,沒有出現任何紕漏。

中途被喊去承德侍疾,他向汗阿瑪匯報工作,態度認真,條理分明,得到了在場朝臣一致讚揚。

事後他問身邊的人,所有人都笑著告訴他,他的表現非常好,近乎完美。

誰知汗阿瑪還不滿意,一連幾次把他叫過去申斥。他不服氣,頂撞幾句,就被汗阿瑪遣返回京,面上無光。

反倒是除了侍疾,什麼都沒做老三,得了汗阿瑪誇獎,一直將他帶在身邊,直至回京。

他問老三自己錯在哪裡,老三也說不個所以然來,猜測皇上在病中,可能心情不好,讓他不要放在心上。

胤礽當時覺得多半是這個原因,如今看來倒也未必。

回去的路上,胤礽心事重重,回到毓慶宮都沒有好轉。

「你怎麼了?」石靜關切地問。<="<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