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學過藥理,太子妃還會配藥呢。」榮妃酸溜溜道,「這回擷芳殿鬧瘧病,用的便是太子妃親自配製的青蒿粉,藥到病除。聽三阿哥說比洋人金雞勒還管用呢。」
太后也聽皇上說起過。皇上對太子妃讚許有加,直夸太皇太后眼光好,可聽在太后耳中只覺心疼。
配藥不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便能配出來,不知要耗費多少精神。
當初為了仿製金雞勒,太子,太醫院和兩個西洋傳教士都被動員起來了,哪怕捏著藥方和原料,也沒配出個所以然來。
皇上為此甚至停了太子在南書房聽政。
一群男人都做不來的事,壓在一個小姑娘的肩膀上,那得多沉啊。
很多人都說掌珠性情像極了太皇太后,可太皇太后在世時卻說掌珠的心太軟,對別人也許能狠一點,可對上保成的時候,總是軟得一塌糊塗。
「掌珠比保成大三個月,您還讓保成喊過掌珠姐姐呢。」當年聽太皇太后說起這事,太后笑著提醒。
太皇太后白了她一眼,苦笑:「我讓她把保成當弟弟,當主子,當成自己的男人,沒讓她當媽。」
她聽不明白,太皇太后耐心給她解釋:「皇上年富力強,太子天資過人,是好事,也不是好事。一山難容二虎,便是這個道理。保成鋒芒太過,在皇上能壓得住他的時候是好事。等皇上老了,到我這個歲數,好事恐怕也要變成壞事了。」
自己還是聽不懂:「那都是皇上和太子事,與掌珠什麼相干?」
太皇太后嘆口氣,把話說得更加直白了:「掌珠比保成沉穩,知進退,懂藏拙,這是我最看重她的地方。關鍵時刻,有她在保成身邊提醒一兩句,壞事也許不會發生。可掌珠把保成看得太重,太過於遷就他,什麼事都自己大包大攬,像老母雞似的把小雞仔護在羽翼之下,不會讓保成犯大錯,卻也不給他歷練的機會。這樣的太子能笑到最後,也並非大清之福啊。」
她聽明白了,問太皇太后:「那可如何是好?外邊都傳開了,還能換人不成?」
真換了人,掌珠怎麼辦?
太皇太后眼中閃過一絲陰霾:「掌珠是個聰明的孩子,我找機會提點她一下,但願她能聽懂我意思。」
又嘆息:「若是聽不懂,為天下計,也只能委屈她了。」
也就是說,太皇太后確實有換人打算,而且可能連人選都想好了。
太皇太后病重那段時間,留了掌珠和保成在身邊侍疾,她不清楚太皇太后何時點撥掌珠,只知道太皇太后病逝之後,兩個孩子的關係遠不如從前親近了。
之後掌珠出宮還家,一直在守孝,與保成的親事一拖再拖。
保成隔年上朝站班,也忙起來,沒聽說與掌珠有什麼聯繫。
即便六年多不來往,兩人還是順利地成了親,可婚後生活並不如她預想中幸福。
難道這就是太皇太后想要的結果嗎?
作者有話要說:
石靜:我可以自己完成穿越任務。
第47章 下通牒
「是啊,擷芳殿出那樣大的紕漏,險些將疫病傳開,若沒有青蒿粉,也許前年災難又要重演了。」
惠妃的話將太后拉回現實,不似榮妃般的酸溜溜,可聽在耳中,好像話裡有話。
誇獎青蒿粉是假,指責太子妃御下不嚴,鬧出事端才是真。
榮妃詫異地看了惠妃一眼,端起茶碗喝下一口,沒說話。
宜妃笑笑,不接話茬。
德妃看著三妃,想要說點什麼,動了動唇終究沒有發出聲音。
太后幾不可察地蹙了蹙眉,話頭卻被石靜截去:「是啊,我才嫁進宮,擷芳殿便鬧出了如此大紕漏,是該好好整肅一番了。」
表面看是檢討,實則在暗示,她嫁進宮之前擷芳殿根本沒人管,所以才會亂成這樣。
沒有太子妃的時候,擷芳殿處境比較尷尬。
毓慶宮是東宮,按理說太子妻妾子女都該隨太子住在這裡,可皇上不讓,硬是將太子侍妾和孩子全都挪去了擷芳殿。
所以擷芳殿該歸誰管,莫說本朝,便是前明也沒有舊例。
如果按成分劃分,擷芳殿裡住著全是太子侍妾,以及侍妾所生子女,應該歸太子管。
可太子住在毓慶宮,便是想管都抽不出時間。再說,皇上把太子侍妾子女全都搬去擷芳殿,就是想讓太子遠離後宅,專心學習處理政事。
若從屬性上講,擷芳殿屬於後院的範疇,該由四妃協理。
考慮到聖心,石靜這樣說不會有人埋怨太子,倒是會質疑四妃協理宮事能力。
惠妃挑起這個話題,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