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期間有消息傳回來,說堤壩被堵住了,太子帶人上堤守了一天一夜,終於沒再決口。

雨過天晴,太子在前線指揮疏浚河道,安置災民。

大災之後有大疫病,瘧病捲土重來。幸虧太子提前做出安排,抽調太醫到現場防治,並且帶來了治瘧病的特效藥青蒿粉,這才沒讓疫病傳到京城。

以上都是好消息,一併傳回來的還有壞消息。

堵住堤壩決口的那天,當地官員不敢上堤,稱病躲在屋中飲酒,被太子賞了一頓鞭子,半條命都沒了。

守堤當晚,有人害怕逃跑,全被逮住,就地正法。

太子用十幾顆人頭祭旗,親自頂風冒雨走上大堤,這才守住了剛剛堵住決口。

等到疏浚河道的時候,官員們嚇破了膽倒是很賣力,奈何賑災銀子沒有及時到位,或者說到位銀子不夠數。

太子帶人去戶部要錢,得知賑災錢款早已如數下撥,卻在發下去的時候被一層一層盤剝。

現任戶部尚書不是別人,正是詹事府詹士陳廷敬。陳廷敬聽太子說了賑災錢款到手數目,感覺很驚訝。他告訴太子,此次賑災也就是太子掛帥,不然不可能拿到八成左右。

往年賑災,錢款能到位五成,都算是給欽差大臣面子了。

太子大怒,要求戶部派人一層一層追查,交銀子的批評教育,再有下次數罪併罰,拒不還款,記下名字等待秋後算帳。

所以賑濟災民的時候,錢款比較充足,再加上提前防疫,水災損失被降到最低。

於是太子賢名在無定河一帶傳開,還被百姓寫成了童謠傳唱,而京城的也因為這次賑災跟著動盪好幾日,人心惶惶。

此次無定河決口在宛平縣,宛平縣令因救災不力,被太子賞了三十鞭子,抽成血葫蘆,之後被革職回家吃自己。

宛平縣衙捕快在守堤當晚擅離職守,被押到河堤上砍頭示眾。

宛平縣歸順天府管轄,縣衙被一鍋端,順天府尹也跟著吃了掛落,年底考評註定與甲等無緣,此外還被罰了半年俸祿。

宛平縣和順天府是因為救災不力被罰,戶部和工部則是因為扣押賑災款被罰,而且罰得更重。

涉事官員一律削成白板,嚴重的流放,甚至砍頭。

不知是巧合,還是人為,這些涉事官員有一多半是明黨中人。

「明珠貪財,官場上無人不知。」胤礽跟石靜說起明珠時磨了磨牙,「明黨內部也有競爭,那些著急升遷的,少不得要給明珠送禮。明珠胃口很大,等閒禮品根本看不上眼。」

所以明黨的人都跟明珠一樣貪財,他們從任上斂財,然後給明珠送禮。

地方大員斂財的方式很多,行事也方便,相比之下京官約束更嚴,斂財難度更大,不想外放的話,升遷的難度也更高。

賑災款在他們眼中便是一塊肥肉了。

官位高的比官位低更加愛惜羽毛,聽說此次賑災由太子牽頭,立刻收起貪念,兢兢業業做事。

小官反而膽兒肥,再加上胤礽從前糟糕的風評,很多人還等著跟他一起發財呢,沒想到被一鍋端。

「你故意的吧?」半個月沒見,人瘦也黑了,眼睛卻比從前更亮了,石靜看著喜歡,忍不住打趣。

胤礽夾了挑好刺的魚肉給她,笑道:「故意又怎樣?賑災銀子都貪,他們不做人,也就別怪我心狠手辣。」

石靜睨他一眼:「我怎麼聽說,是有人放出話去,要借著賑災好好撈上一筆,最後卻變卦呢?」

胤礽哼笑:「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原來釣魚執法的出處在這裡。石靜還想問點細節,卻被人用魚肉堵了嘴:「這些魚是無定河那邊的百姓送的,肥得很,帶回來還活蹦亂跳呢,你快嘗嘗鮮不鮮。」

石靜愛吃魚,嘗了一口點頭說好吃,胤礽看著她笑。

用過午膳,胤礽歪在臨窗大炕上喝茶。石靜也想跟他分享一下自己這邊戰況,結果只說了幾句話,抬眼一看,人靠在迎枕上睡著了。

想起膳桌上美味肥魚,再看炕上熟睡著中的男人,石靜眼眶微濕,心忽然就疼了一下。

賑災的差事,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分人。

讓貪官來做,也就是路上舟車勞頓。到了地方撈一筆錢,再拿點孝敬,路上的辛苦便不算什麼了。

所謂賑災,都是做給皇上看,至於百姓,只能自求多福。

可若是認真來辦,這裡邊門道就多了,辛苦可想而知。

僅她聽說的這些,又是盯著堵決口,又是親自帶人上堤值守,又是監督疏浚河道,又是想辦法討要賑災錢款,與上到戶部,工部下到縣衙捕快這樣的人鬥智鬥勇。

不但得罪人,還殺了人,背上十幾條人命業障,石靜想一想都覺得心驚。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胤礽貴為太子賑災的時候這樣拼,也不知皇上會怎樣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