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太后不擅長處理後宮紛爭,也不愛管這些,還默認四妃所作所為,讓太后為難,對不起太后對他養育之恩。
康熙慚愧地垂下眼睫,半晌才道:「若是皇額娘覺得太子妃能夠獨當一面,就讓她幫您擋一擋好了。」
反正他早晚要傳位給胤礽,掌珠早晚是皇后,早一點在後宮歷練不是壞事。
「啊?」太后從來沒往這方面想過,本能覺得有些不合適,「太子妃再能幹,也是晚輩,怎麼好讓兒媳婦管公爹房裡的事?」
前明有先例,康熙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當,笑道:「應該四妃管的,還讓四妃管著,若她們有事向您討主意,您再去找太子妃商量。」
不會直接插手東西六宮事,太后這才放下心,又遲疑:「太子妃才進門,就把這麼重的擔子壓在她肩膀上,我這心裡怪不落忍。」
康熙不以為然:「她以後肩膀上的擔子只會更重,您不信我,總不會不信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眼光吧。」
是這個道理,太后笑呵呵說:「都信,我都信,按皇上說的辦好了。」
轉過天,在四妃過來請安的時候,太后把自己對萬琉哈氏安排說了:「宜妃又要伺候皇上,又要兼顧五阿哥和九阿哥實在辛苦。那個萬琉哈氏也是個不省心,依我看,不如將她調出翊坤宮,讓她住到別處好了。」
宜妃反應跟皇上差不多,很是驚訝。
她們從前也經常在慈仁宮爭吵,太后只是坐在那裡像佛爺似的旁聽,什麼都不管,被問到就裝傻充愣。
今天是怎麼了?
不但親自介入,還一錘定音地給出了解決辦法。
讓萬琉哈氏搬走?以後她受了氣,誰來做出氣筒?
還有三節兩壽要用到的繡活兒,讓她自己動手嗎?
從元後開始,東西六宮以節儉為美德,皇后尚且要在閒暇的時候給皇上做中衣縫襪子,更何況是她們這些妃妾。
宮裡有針工局,可有些心意不能指望針工局,繡工一眼就能看出來。
她身邊宮女也會刺繡,手藝卻比不上萬琉哈氏好。
況且萬琉哈氏在翊坤宮住了這麼多年,不知聽去多少閒話,萬一搬走之後亂講,讓她找誰說理去。
「萬琉哈氏憊懶奸滑,臣妾用些手腕勉強能鎮住,若讓她搬去別處,恐怕要鬧妖了。」宜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惠妃最近總是被宜妃針對,宜妃反對的事,只要於她無害,她都贊成:「太后這樣說,想必是有萬全之策,不知太后想讓萬琉哈氏搬到哪裡去住呢?」
榮妃也看不慣宜妃張狂,不介意隨著踩上一腳:「不管搬到哪兒,太后都這樣說,想來皇上不會反對。」
德妃右眼皮一直在跳,心說太后不會讓萬琉哈氏搬到她的永和宮吧。
畢竟萬琉哈氏與她同年入宮,又曾在一起共事,前幾日萬琉哈氏還到永和宮來求過她。
四妃之中,惠妃延禧宮裡住著貴人衛氏,榮妃鍾粹宮住著貴人戴佳氏,宜妃翊坤宮住著貴人郭絡羅氏和萬琉哈氏,只她的永和宮,因為同時撫養兩個小阿哥的緣故,沒有低位妃嬪入住。
十三和十四開蒙之後陸續搬到阿哥所,永和宮偏殿空了快有一年。
德妃本來沒什麼想法,想著將來誰住進來都行。可在十二阿哥腿被馬踩傷之後,老四的福晉過來請安,說老四帶話給她,不要管十二阿哥和萬琉哈氏事。
萬琉哈氏雖然與她同年入宮,還在一起當過差,可德妃最不願意想起的,便是她從前做過宮女。
惠妃家世背景最好,大選入宮。榮妃進宮最早,是被太皇太后選中經由內務府舉薦入宮,有里有面。宜妃雖然也是小選進宮,卻很快被皇上臨幸得寵至今,幾乎沒受過委屈。
四妃之中,只有她做過很長一段時間宮女,期間用了些手段才被臨幸,一次遇喜。
她的上位不算光彩,與萬琉哈氏有些相似,只不過她生兒子更早,肚子也更爭氣,這才有了今天。
人站在陽光下,便不願想起在黑暗中禹禹獨行的歲月。
德妃同情萬琉哈氏遭遇,卻不願見她,生怕皇上看見萬琉哈氏,會想起她曾經也不過是個端茶倒水宮女。
與萬琉哈氏一樣卑微。
更怕自己看見萬琉哈氏,時時想起那段任人欺凌的日子,和被迫反抗時使用過那些下三濫的手段。
無論如何,她都不會朝萬琉哈氏伸出援手,可她好奇老四為什麼在這時候托四福晉給她帶話。
她不動聲色,問四福晉出了什麼事,四福晉也說不清楚。
在此之前,老四從來不管永和宮事,但自己生自己清楚,老四不會無緣無故讓四福晉給她帶這樣的話。
德妃心中生警,接上宜妃的話茬,笑道:「人在一個地方住慣了,總是不願意挪動。」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