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自太后免了三妃請安,三妃鬥起來再無顧忌,東西六宮戰火不斷,幾乎每日都有交鋒。
空有資歷沒有手腕的榮妃第一個敗下陣來,索性當起了甩手掌柜,三天兩頭地病,還站著茅坑不拉屎。
但比起宜妃四處點火,榮妃這個占茅坑都算省心。
太子妃嫁進宮之後,太子急流勇退,遠離中樞,重獲聖心,太子妃本人卻步步緊逼,志在六宮權柄,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惠妃這個前浪已經被狠狠拍在了沙灘上,一病不起。按照德妃一貫扮豬吃老虎做派,打死她也不會提著腦袋衝上去,硬碰太子妃那把四十米大刀。
她一沒背景,二沒資歷,三沒寵愛,靠著爭氣的肚子,和安分守己一路走到今天。
在兩個兒子,特別是十四,長大成人之前,德妃不想提前暴露自己的野心。
等有背景,有資歷,有寵愛三妃斗得幾敗俱傷,等諸皇子分出上下高低,便是她剩者為王的時候。
哪知道惠妃才倒下,皇上好像看不見榮妃和宜妃積極表現,一下將她推到台前。
不想上,也得上了。
此時德妃的心情,與四阿哥剛接下討債差事時一模一樣,糟透。
真想撂挑子,讓別人先上,奈何皇命難違,硬著頭皮也得跟。
所幸惠妃足夠能幹,小選的事辦得七七八八了,只剩最後一步,請皇上和太后現場挑選,協調內務府安排差事。
德妃手裡捏著經過內務府層層篩選小選名冊,目光落在其中一個名字上,不由眯了眼。
石家也不知是怎麼想的,大姑娘成了太子妃,居然通過小選又送了一個嫡女進宮。
就因為這個石家二姑娘,太后狠狠訓斥了惠妃。饒是如此,這位二姑娘名字仍舊穩穩噹噹寫在名冊上,沒有半點閃失,可見背後有人。
太后問起時,惠妃給太后解釋是皇上的意思,德妃不敢去核實,卻品出了一點別樣的滋味來。
勛貴人家嫡女大選不成,改走小選進宮,嚴格來講並不合規矩。不但不合規矩,也不合皇上的心意。
皇上後宮裡姐妹花不少,卻不願意給兒子們這樣的福氣,更何況是太子呢。
德妃想不出石家這位二姑娘到底哪裡好,居然能走通惠妃關係,還有本事讓皇上點頭,讓她的名字被太子妃劃掉一次,還能重新出現在小選的名單上。
惠妃病重,她被皇上推到台前,早晚要跟太子妃對上,想退都不成。
既然退不成,唯有狹路相逢勇者勝。
太子妃嫁給太子之後椒房獨寵,婚後一年多肚子都沒有動靜,按常理石家這時候送人過來,應該是給太子妃固寵的。
固寵這種事在宮裡很常見,太子妃自小養在宮中,不可能不知道。
石家送了人進宮給太子妃固寵,太子妃非但不歡迎,還在第一輪便劃掉堂妹名字,要麼是不情願,要麼另有內情。
不管是哪種情況,德妃都要想辦法扶一把,幫石家這位二姑娘順利進宮。
說不定,還能看上姐妹爭寵,反目成仇的好戲。
到時候惠妃失勢,太子妃忙於姐妹撕逼,宜妃和榮妃在皇上心裡都不是能管事,這六宮權柄交到她手裡任誰也拿不走了。
德妃盤算過自己手中的籌碼,兩個兒子,皇上的信任,還有這些年在後宮積累的口碑,也不是不能提前掌權。
眼下的機會,太難得了。
小選當日,太后對石家二姑娘流露出明顯不喜,全被德妃想辦法揭了過去。
皇上的態度沒有被太后影響,讓德妃越發肯定了原來的猜測,也讓石家二姑娘順利通過小選,並且被安排到毓慶宮前殿當差。
毓慶宮是太子寢宮,就像乾清宮是皇上的寢宮一樣,不管正室還是妾室都不能常住。
可太子妃嫁進宮之後,為子嗣計,皇上應了太子之請,讓太子妃暫時住在毓慶宮後殿。
如今毓慶宮,太子住前殿,太子妃住後殿,中間隔了一個穿堂。
前殿比後殿大很多,有詹事府衙署,有值房。據德妃所知,前殿裡服侍的幾乎都是內侍,僅有幾個貌美宮女都被蘇麻喇姑清洗掉。
內務府給各宮送人,有的是按需,有的是皇上賞賜,有的是太后賞賜,把人送到就算完成任務,沒辦法插手具體差事安排。
德妃這個小選的話事人,不過是與內務府合作,權力還不如內務府總管大。
即便有心幫石家二姑娘一把,也是愛莫能助。
看見石家二姑娘順利進入毓慶宮,沒有被安排到後殿,反而去了前殿伺候太子,德妃心中又是一動。
翻了翻小選之前各宮提出來的需求,一眼就看見了毓慶宮。
前殿尚欠起居雜務宮女一名,顧名思義每日負責太子日常起居,如鋪床疊被,梳洗更衣,灑掃內室等等,都是近身服侍的差事。
原來是太子主動要的人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