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石靜讓人帶了石爭去院子裡玩,問黎百玉:「阿瑪怎麼說?查過這個曹頔麼?」

就算是盲婚啞嫁,頂多婚前沒見過面,該調查底細還是不能馬虎的。

黎百玉點點頭,既是回答石靜,也是說給石青聽的:「曹頔雖然不是長房嫡子,讀書卻很好,已然通過府試,明年準備參加院試。孫夫人對曹頔非常有信心,說他明年一定能考中秀才。」

若真能考中,十五歲秀才大有可為,配青兒倒也不算辱沒。

有康熙皇帝在一日,曹家便會富貴一日。即便康熙皇帝駕崩,也是太子胤礽接班。只要曹家老老實實不犯大錯,應該不至於如歷史中那樣被抄家奪爵。

萬事有曹家托底,子弟再不濟,也可安享富貴。相比曹頔個人才能,石靜更關心他德行。

有才無德,也非良配。

這個黎百玉派人從側面打聽過了:「曹家二老爺一共有四個兒子,都規矩得很。大爺已然成親,成親之前屋子裡乾乾淨淨,唯一的妾室還是大奶奶有孕的時候,給自己陪嫁丫鬟開了臉。二爺曹頔一直寒窗苦讀,屋裡也沒有亂七八糟的人。二房不如長房煊赫,對子弟約束卻比長房更嚴。」

「二夫人好相處麼?」在古代孝字大過天,有個好夫君都不如有個好婆婆,石靜也怕曹家二房治家太嚴,讓石青受委屈。

「我與二夫人見過面,是個很隨和的人。聽孫夫人意思,二房治家嚴是二老爺的緣故。」剛聽說二房治家嚴的時候,黎百玉也有這方面顧慮,旁巧側擊套過曹家女眷的話。

「那就好。」石靜相信黎百玉看人的眼光,懸著的一顆心算是放下一半。

另一半還得找胤礽驗證。

「追繳國庫欠債事完了嗎?」晚上躺在床上,石靜問胤礽。

胤礽不解:「早完了,怎麼忽然問起這個?」

「曹家沒再跟國庫借銀子吧?」石靜把擔心的問出來。

胤礽更糊塗:「曹家從來就沒向國庫借過銀子,何來再借?」

原來曹家是後來借銀子,現在還沒發生。

歷史上,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對國力消耗不小,在這個世界戰事被縮短為兩次。

第二次有西洋最先進的火器加持,贏得頗為輕鬆,比歷史上的慘勝耗費少得多。

再加上胤礽這些年治理河道初見成效,水災一年比一年少,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多,對國力也是補充。

還有青蒿粉和青黴素,在胤礽主持下不再只屬於權貴階層,逐漸向民間推廣,對增加人口和勞動力很有助益。

損耗小,補充多,還有源源不斷新增人口,國力強盛指日可待。

在這個世界,曹家給皇上撈錢更輕鬆,想走歷史上的老路,恐怕都沒機會。

沒有發生,且沒有機會發生的事,石靜當然不會拿來跟胤礽討論。

但她還想提最後一個條件:「我想多留石青幾年,留到十八歲再出嫁。」

十八歲在後世也算成年了,生育風險明顯降低。

除去生死,都是小事。

胤礽以為石靜無中生有挑曹家的毛病,是捨不得石青太早嫁去別人家做媳婦。畢竟女孩子出嫁之前尊貴,嫁了人總要吃些苦頭。

他笑道:「這個好說,皇上只想讓石家嫁一個女兒去曹家,將曹家提前綁在我身上,保住曹家幾代人富貴。至於石家嫁哪個女兒,多大出嫁,便是石家和曹家兩家事了。」

皇上沒時間管。

過了萬壽節,康熙問梁九功:「曹家與石家的親事怎麼樣了?」

梁九功一直派人盯著呢,聞言笑道:「兩家商議在重陽節前訂親。石家說姑娘還小,想多留幾年,曹家沒有異議,也說想等曹家二郎中了舉人再娶妻。」

「定下來就好。」康熙目的達到,並不關注細節。

但他很感慨太子對這件事的態度,閒聊似的問梁九功:「你說太子是不是太敏感了一些?」

儘管皇上語氣平和,梁九功也不敢接這個話茬:「太子愛重太子妃,石家畢竟是太子妃娘家,太子總要慎重些。」

其實康熙對太子表現非常滿意。太子這樣做,既滿足了他對曹家的私心,又沒有觸碰到皇權,分寸拿捏得剛剛好。

他剛才不過是想感慨一下,見梁九功不敢接話,倒也沒有追究。

萬壽節之後,康熙終於騰出手論功行賞,冊封諸皇子。

現實與歷史時間線大致重合,結果卻不一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