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回沒吭聲,將那可憐到家的幾錠銀子握在手裡,夜裡卻又到太液池邊去。
可太液池太大了,她尋了好幾日,到底也沒尋到那個人,只好將這事先放下。
-
端午已過,天氣一日日熱起來,舊日的各色五毒艾虎補子被宮眷們捨棄,尚衣監一件件的箱籠往各宮搬。
銀條紗衫、各色豎領對襟衫、比甲、拖泥裙……看得人目不暇接。
剛進宮時,荷回住在紫禁城儲秀宮的偏殿裡,兩月前太后嫌宮裡悶得慌,到西苑來住,順道將她帶了來。
太后住在萬壽宮,她則被安排在離萬壽宮最近的壽明殿裡。
起先,壽明殿裡只有她一個住,後來,又住進一批同她年歲差不多的小姑娘。
小姑娘大都十五六歲的年紀,生得比她家院子裡開出的石榴花還鮮艷,荷回倚門瞧花了眼,被其中一個上下打量:“你也是新來的秀女?我怎的沒見過你?”
荷回趕緊搖頭。
秀女,那是給皇帝選的女人,將來要當皇妃的,她自然不是。
雖然她們將來要嫁的人都是皇室中人,可兒子和老子還是要分清的。
知道荷回是太后找來給寧王相看的,那些秀女對她的態度霎時緩和許多,雖然秀女私底下,彼此之間互相看不慣,偶有嫌隙,但大都願意同荷回交好,同她說笑。
若順利,將來荷回便是她們的‘兒媳婦兒’,因此小姑娘們看荷回的眼神中便不自覺帶上一抹慈愛。
可荷回卻覺得她們可憐,為這些花一般的生命嘆息。
寧王今年十六,正當青春年少,即便沒什麽感情,但瞧著皮囊也能過下去,而身為父輩,皇帝約莫是個老頭子了。
她家鄉里的那些老頭子,個個頭髮花白、滿臉褶子,有些身子不好的,說句話嗓子眼裡都含著濃痰。
聽聞皇帝從小跟著先皇南征北戰,戰場上打滾兒,身上不定落了多少傷,這麼些年了,只得了寧王一個孩子,大抵身子早在戰場上累垮了,這些秀女嫁給他,日日要同一副衰老的皮囊同床共枕不說,將來也難懷有子嗣,只能孤獨終老,實是可惜。
心裡這般想,卻不能說出口,畢竟,冒犯天家是大不敬之罪,要死人的,即便是實話,也只能爛在喉嚨里。
這日照舊是姚女史的課,秀女們聚在一起嘰嘰喳喳小聲討論著什麼,荷回湊過去聽,發現她們還是像往常那般在說皇帝,有些興致缺缺,回身拿起剪刀‘咔嚓’剪掉盆栽上的一條枝葉。
“聽說了嗎,聖駕駕臨西苑啦!”
“何時的事?”
“昨日午後我到後頭殿門,遠遠瞧見欞星門那兒好些人在搬運箱籠,還以為是內官監又撥了東西下來,給了守門的幾塊金稞子,人家這才告訴我,說是皇爺要來,方才我聽見動靜,又悄悄去瞧,發現……”
“發現什麼,你快說。”有秀女催促她。
“發現一大群人,擁著一頂大轎子過去,邊上好些人舉著東西,其中有的東西跟傘一樣,卻比傘大得多,也氣派得多。”她有些說不清,“還有那轎子,真好看,是明黃色的……”
“那叫御攆。”
忽然,一聲清亮的女聲打斷那秀女的描述,眾人皆是一驚,連忙斂了神,陸續入座。
荷回也被聲音驚醒,險些剪到手指,將剪刀放下,抬頭。
姚司司一席大紅圓領袍,下著綠黃相間馬面裙,頭髮梳得整整齊齊,上頭的銀絲鬏髻一絲不苟,正站在人前,靜靜望著她們。因她生得好,這身普通的宮人裝扮非但未損她的美態,反而更襯出她的鮮妍明媚來。
姚司司是宮裡有名的女秀才。
宮正司里的女史們同荷回不一樣。她們個個識文斷字,通今博古,能隨口作詩寫文章
,有的所作詩篇甚至被太后、娘娘們讚不絕口,在宮中廣為傳唱。
姚司司,便是其中的翹楚。
她生得好,有才華,做事又妥帖周
到,荷回想,若她是寧王,也會想要這樣一個人來當自己的王妃,而不是自己這樣大字不識一個的鄉下丫頭。
似乎是察覺到荷回的視線,姚司司向她投來目光,荷回低頭,再抬起頭時,姚司司的視線已然不在她身上。
在姚司司照著往日舊例給給她們講解完宮中規矩後,幾名眼生的內侍過來,十分客氣地請走了方才那位打聽天子消息的秀女。
到了夜晚,那秀女的床鋪被褥已然蕩然無存,只剩一個結實的床板。
管事嬤嬤揣著袖子,神色恭敬,說出的話卻叫人遍體生寒:“孫姑娘犯了忌諱,往後就不在這兒了,請諸位姑娘們拿她給自己警個醒兒,往後還需謹言慎行才是。”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