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去看看那個姑娘去哪裡了,回來這就是你的。」
一文錢都能買一個白面的素包子,小乞丐當即拍著胸。脯答應,「放心交給我。」說著尾隨上去。
街上人來人往,無家可歸的小乞丐也有不少,阮柔一路急行,並未察覺到什麼異常。
等回到陳氏香料鋪,她進門的時候,眼角餘光瞄到一個人影鬼鬼祟祟地跟著自己,待再去細瞧,卻發現人就跟泥鰍一般鑽進人群中瞬間不見了。
大概猜到是怎麼回事,她也懶得去追究,只是周家那邊屆時少不了風言風語,阮父阮母估計又要為此發愁了。
將這些亂七八糟的拋在了腦後,阮柔在學習制香之餘,也抽空跟著其他人學起了認字。
她本就有著讀書的底子,此時只是略微做做樣子,偶爾問人家一兩遍,便徹底記住了。
讀書方面是如此,制香更是不差。
憑藉著靈敏的嗅覺,她總是能在眾多香料的配比中,選出香味最合時宜的一種或幾種,梨師傅多次誇獎她就是天生幹這一行的,就連原先老是板著臉的杜師傅,在幾次三番她不動聲色的幫助之後,也緩和了臉色。
有一次阮柔偷偷聽到他跟孫子嘆氣,說他學了這麼多年,最後搞不好要被一個小丫頭片子趕超了去。
她姑且就當這話是誇獎吧。
香料的學習繁雜而精深,尤其經常要接觸各種香料,幾次下來,身上就會染上各種複雜的味道,不僅難聞,而且嚴重影響她的嗅覺發揮。
無法,後來只得又在後院中騰出一間客房,供她暫時洗漱,後來為著讀書認字又添了一對桌椅,放置了幾件幾身衣裳,若不是阮父阮母一直不放心,她覺得自己都可以住在這裡了。
一個半月後,阮柔終於對外表現出自己能熟讀三字經。
三字經全文合計一千一百四十五字,一個半月能熟讀算不上天才之列,可對於一個先前全然不識字的人來說,已經算得上聰慧。
「你是耽誤了。」陳問舟深有同感,他自己在家悶頭讀了多年的書,四書五經之類的都可以說非常熟悉,卻不得發揮,此刻頗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
「那你呢,讀了那麼多年的書,為什麼最後也不讀了?」
「因為讀了也沒有用啊。「陳問舟苦笑,以為她不知道遂解釋道,」商人之後三代之內不得參加科舉。」
不能科舉為官,讀再多的書也只能是無聊打發時間。可人穿衣吃飯總要錢,他便不得不爭。
至於為什麼明知不能考科舉,還要在後院讀那麼多的書,只能說涉及陳家的後院爭鬥,不好擺在明面上說了。
阮柔這才知道,這個朝代上任之後是不能科舉入場的,這與她上輩子大為不同。
大夏朝與大景朝一字之隔,天差地別。
她認知里的大夏王朝正處在中興階段,從蠻荒無度中走過來,歡迎所有有志之才,不要說正經良民的商人之後,就是脫了賤籍的奴僕之子,只要有真材實學一樣的入朝為官。一代代皇帝勵精圖治,朝堂官員上下一心,才有百姓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如今的大景朝,開國不到百年,至今境內仍常有前朝餘孽試圖篡位,皇座上的那位被掣肘,世家豪族不斷豪奪,也就青州府位處南方,氣候優越,天地收成好,對百姓們才沒什麼大的影響,可街上也少不了乞丐。
「制香,不也挺好的嗎。「將腦中亂七八糟的思緒拋開,她只能如此安慰。
「對,「陳問舟接過對方手上遞過來的香,聞了聞,笑,」挺好的,你手藝是不是又進步了。」
在剛才的一瞬間,他似乎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某種更為深邃的、帶著追憶的光,甚至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等他再想去細看,不由得嗤笑剛才的失態,眼前明明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鄉下姑娘,就是略微聰慧了點。
「多虧了杜師傅和梨師傅教導的好。」她謙虛著。
「聽說再過半個月,你就能掌握幾種基礎的制香手法了。」
「差不多。」該表現的還是要表現。
「好好學,再過一個月我就給你漲工錢。」
「好嘞。」阮柔興奮,實在是錢不夠花,上次買三字經花了三百文,後來又給小石頭添了副紙筆,馬上又要買百家姓和千字文,哪哪都是錢,更別提她還想把阮父阮母都接鎮上來。
「放心,等你出師,少不了你的。」陳問舟儘管畫著大餅。
阮柔卻滿心期待,大師傅不僅代表月錢的提升,更是地位的飛躍,看杜師傅和梨師傅就知道,陳問舟對待他們都得客客氣氣的,最最主要的是,人有一門手藝,去哪都能過得好。
第15章 又一次晚歸,經過她的多番勸說,阮父阮母已經不會執意等著她了。「怎麼又這麼……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