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菟絲花女配[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其實他心情不怎麼好,過年回家也不安生,被老頭子明里暗裡貶了好幾次,要不是娘攔著,他估計得直接跟人吵起來。

陳大哥也仗著娶了個有家世的媳婦,愈發抖起來,當著他的面給他娘難堪,還硬是逼著他娘交出了管家權。

眼看著偌大的陳家就要沒他們母子倆的立身之地,他卻什麼也做不了,只能忍氣吞聲來到安平鎮,可他娘留在府里還不知道要受多少委屈。

越是難受,他心中反而越是燃起了一股子熊熊戰意。

陳家,他不稀罕了,既然老頭子不願意給,他還不樂意要了。

早晚有一天,他要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再把他娘接出來,就讓那老頭子跟他那大兒子一起過去吧。

外面鑼鼓喧天,隔壁一條街燈火通明,隔著老遠都能聽到喧譁吵鬧聲。

他苦笑一聲,將杯中酒水一飲而盡,就不知那一日要等到何時。

第18章 安平鎮作為安平縣的中心,下轄周圍十幾個村子,人口眾多。每年十五的元宵燈會是鎮饋

安平鎮作為安平縣的中心,下轄周圍十幾個村子,人口眾多。

每年十五的元宵燈會是鎮裡傳了幾十年的傳統,百姓們祈辭舊迎新,求風調雨順,希冀家庭美滿,街道處處張燈結彩,舞龍燈、鬧元宵,走街串巷,燈火滿市井,場景頗為壯觀。

作為一項傳承多年的節日傳統,商戶們喜氣揚揚擺燈、百姓們更是高高興興賞燈,唯獨秋縣令愁眉緊鎖,時刻擔心看守的衙役們會傳來壞消息。

人多、混在其中的宵小自然也多,坑蒙拐騙的事兒尚好,就怕有那黑心的拐子,拐了孩子跑路,出了鎮就徹底找不到,三年的業績考評也得跟著吃掛落。

他沒有賞燈的心情,而是穿著一身絳紅色官袍,端坐於一處茶樓的二樓,一雙小眼睛如同鷹隼般時不時警惕地環視下方。

身著紅黑色制服,頭戴方巾的衙役們十分盡職盡責,兩條相接的路口有多人把守,另有人交替巡邏,將兩條街守衛得密不透風。

身處其中的百姓們小心翼翼繞開衙役,抬頭賞月,低頭看燈,猜燈謎、吃元宵,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阮家一家四口,從東側出來,一直走到西邊,再繞到另一條街由南往北,阮父阮母和阮柔靜靜看著。

小鎮上的燈會自然沒有「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的盛況,可掛紅奪彩,鑼鼓喧天,人如潮湧,也頗為熱鬧。

荷花燈、獅子燈、兔子燈、金魚燈、**燈、元寶燈,或掛在樹上、或垂於商鋪的門頭、立在街道的攤子上,形狀各異,撩人眼球,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兩街交匯處,建了一小小高台,高台上佇立一座幾乎兩人高的大燈,上書「天官賜福」,意為祈福消災,前後左右各有一截龍燈銜接,氣勢昂揚、蔚為壯觀。

小石頭看得幾乎目眩神迷。這是他第一次來鎮上看花燈,此前年紀小,爹娘不放心,今年終於有了機會一飽眼福。

南街轉北街後,沿路有一條溪流,旁邊早已有機靈的商家蹲守,兜售水燈。

阮柔見狀,忙買了四座,一人一個。

阮母待要拒絕,她連忙堵住,「娘,這大好的日子,放河燈也是個好意頭,也不費多少前,你就依了我吧。」

阮母的話到底沒能說出口,燈就已經買好。

水燈自來有向河神祈福,避邪、消災、祛病的意味。

借著商家的火點亮河燈,四人依次輕置於水面,許下心愿。

一盞盞水燈帶著眾人的美好願望,順流而下,天上星光閃閃,倒映在河面上隨著微波蕩漾開來,與地面水燈融為一體,微風習習,帶著撫慰人心的力量。

四人的水燈融入數量龐大的水燈隊伍中,越飄越遠,行至遠處,再分辨不出,方才起身離開。

行至北街末尾,衙役上下打量,阮柔幾人面色如常走出去,正巧有一家賣元宵的小攤子。

攤主是一對年輕的夫婦,男的身材粗壯,皮膚黝黑,在外圍看守收銀,女的笑容滿面,動作麻利,不一會四碗圓滾滾的元宵被端上來。

「費這個錢幹嘛。」

「今兒個好日子,不得高興高興,總不能回家再辛苦煮一頓元宵吧。」阮柔也自有話說。

阮母遂不吭聲,芝麻餡的湯圓入口細滑,咬開內里,香甜的芝麻滿溢而出,香甜可口。

一碗十二個湯圓,連最小的小石頭都給吃個精光,最後熱乎乎的湯水下肚,整個人都暖和幾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