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一字一句,尽数牵动着满朝文武的心弦。
房玄龄、魏征等不知真情的群臣,有的为“何足道”惋惜,有的为房俊高兴,心中所想各有不一。
但知晓“化名”真情的一众人,多半却是胆战心惊,他们知晓化名而不报,已经有了从犯之罪,虽然古代法不责众,但难免会受到些许牵连,除此之外更多的却是为房遗爱叹息,叹息他来不及参加殿试,单靠一个武状元恐怕难以扭转乾坤。
而长孙无忌、萧瑀二人却是兴奋不已,若房俊真是“何足道”的话,那房俊就成了他们二人共同的敌人,杀子之仇、夺婚之恨一桩桩一件件俱都记在二人心里,他们二人俱都恨房遗爱入骨,若是化名揭破怎么可能不火上浇油,将仇人推向枉死城?
就在众人怀揣着各自机谋暗自思忖时,李世民说到要紧处话音突然戛然而止,引得众人心绪激荡,全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看着殿下脸色不一的群臣,不由想起了之前长孙无忌呈上来,“何足道”的真迹与房遗爱的生死文书。
虽然之前曾命李丽质过府探查,但并未严明其中意图的李世民,对于女儿的回禀却存着一丝疑虑。
想到“何足道”虚报籍贯,房俊武举突然大显神威等一桩桩一件件蹊跷之事,李世民被李丽质言语打消不久的疑惑再次升了起来,“房俊与何足道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关联?难道房俊的字迹果真是临摹何足道的?既是临摹为何几乎一般无二?房俊之前可是一个不通文墨的莽夫啊!”
随着思绪渐渐深入,李世民竟不愿见到“何足道”与房俊是同一人的真像,虽然他认定这种几率近乎为零,但出于对“何足道”才能的喜爱,以及对李丽质、高阳二人终身幸福的打算,他下意识还是想要尽力避免二人相见的事情发生,怕的正是心中所想变成现实,若真是这样他这天子的脸面又将放在何处?被一个小娃娃耍的团团乱转,天子的威严岂不是要扫地!
权衡利弊,一向果断的李世民竟罕见的犹豫了,倒不是他已经认定房俊与“何足道”本是一人,而是害怕心中的猜想成真,毕竟在这位千古一帝心中可是打算将“何足道”培养成房玄龄、杜如晦一样的人物,用来辅佐新君开创新政,以及等到一干老臣下世后,可供新君驱使去平衡、制约长孙无忌的重要棋子。
出于种种权衡,李世民一时犹豫不决,而正当此时一位深受他倚重,又不知房俊化名真情的两朝老臣的一番话,不失时机的帮助这位英主打定了主意。
高士廉走出文班,一向沉默寡言的他,竟罕见的在朝堂上发表出了自己的言论,“启禀万岁,眼下殿试开科在即,想何足道乃是此届会试会元,此番他回乡探亲刚刚回程,若是因为结拜一事乱了心思,恐怕会影响之后的考试,因此老臣请求万岁将奉旨结拜一事拖延些时日,等到殿试过后再行结拜却也不晚。”
李世民正在犹豫之间,听到高士廉的建议,他随即变为心中的意愿找到了一个借口,含笑道:“好,就依许国公所言,他二人结拜一事等到殿试之后再行举办。”
说完,李世民将身站起,唯恐众人再次因为“蔡少炳遇刺”一事争吵的他,开口道:“昨晚歹徒深夜行凶影响恶劣,朕少时下旨命羽林军严加搜寻就是了,至于行刺是否是何足道...依照叔宝、如晦、马周所言却是不大可能,此事若无真凭实据倒也不好拿他问罪,等到殿试过后再行求证吧。”
话音落下,李世民对身旁的白简做了一个眼色,转而大步走出了含元殿中。
“退朝!”
随着白简那高八度的声音响起,文武群臣缓步走出含元殿,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的尽都是“何足道”是否杀人灭口一事。
因为有了魏征和房玄龄的加入,长孙无忌一党倒也不好对谢瑶环严刑逼供,接连几天审讯也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而期间长孙皇后虽然有意营救谢瑶环,但见李世民态度坚决,又害怕引起西梁萧氏一族的不满,这位睿智的皇后娘娘权衡再三,最终决定等到殿试之后再作计较。
一连几天,房遗爱心怀彷徨的奋力攻书,常常读书的深夜的他,就连一日三餐都是高阳给送到房中的。
四天的时间转瞬即逝,殿试开考的当天,一夜未眠的房遗爱和高阳早早起床,在对坐说了几句体己话后,房遗爱便在高阳的殷殷目光下,从后门避过房玄龄的耳目,手持书包朝贡院走了过去。
而在贡院等待着的他,则是此番亲临考场,对“何足道”满含期望,同时又生有猜忌的唐太宗李世民。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