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慈青都應了。
二人如此過了好幾日,這田地都翻了,還沃上了肥,過不了兩天便要撒種了。
這幾日裡老李頭還來找上了周慈青,說的便是這農具改良一事。
此事無非是村里不少人見吳長庚幹活利索輕省不少,便動了心思,鄉里鄉親一問便知是從何傳來。
老李頭便問能不能將改良之物用給村里人。
周慈青自是應了,這年頭又沒個專利保護的法子。
且那農具改良得簡單,別人瞧上兩眼便會了,皆是學就學了,又能拿他們怎麼樣呢。便是一句招呼也不打都是有的,如老李頭這般還特地前來同他說上一句,已經是有良心了。
他笑道:「沒什麼關係,自去做吧。」
自此,周慈青在吳家村的聲望比以往更甚,連帶著吳長庚在村裡頭都受歡迎不少。
往日都是別的人避著他走,如今見了,還要打兩句招呼才使得。
周慈青比他更甚,出門在外還能得些人家地里中的蔬菜果子,雞蛋醃菜也是有的,似上一回吳小虎下河撈的魚,都有給他捎上的。
他每每都推辭不絕,只得是接下他們那些吃食,誠心道謝。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日映朝霞, 綠樹清溪,秀柳周垂。
田連阡陌,綠霧繚繞,農家子皆在耒耜之勤。
著一身布衣長衫, 頭戴方巾的中年男子穿花度柳, 走到這連片的田野之中。
他拂了拂自己蓄的短髯, 忽聽得一陣朗朗讀書聲。
「我莫不是聽錯了?」男子詫異看向自家老僕。
老僕搖搖頭:「大人, 我斗膽說上一句。我雖是上了年紀, 可這耳朵也並非全然失聰,還是聽得真切,此處卻有讀書聲。」
男子贊道:「想來是我朝文運昌隆, 便是連這田家鄉間都能聽那讀書聲,不可謂不是天佑我朝。」
老僕連聲贊道:「大人說得是極。」
可他們來了這封陵縣後, 挨著拜訪, 對鄉里人勸課農桑,也不單單只是經了這一個村子。可沒有一個村子是如這一小村那般文氣興盛,蔚然可觀。
他二人往前走了一段路,慢慢從樹林子裡走到連片的草地處。
牛羊成群,還有豬狗的叫聲。
垂髫小兒脆生生地誦讀, 牧童吹著手中的竹笛, 遙遙傳出幾十里。
這一幕不自覺地叫中年男子靜了心,他慢慢走了過去。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