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宦門逢春至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黃淮放下茶盞,走了下來,站在方維身邊,看他又提筆寫了「同年」二字,道:「程若愚是三年前的新科進士,當年春闈放榜,共取中兩百八十二人,皆是他的同年。此次為程若愚上書,他同榜進士上書的共四十一人,其中外任官員以湖州知州江豐年為首,他是當年的二甲第十六名,在京的官員上書的不多,但有幾位翰林院編修,是他同榜的庶吉士。」

黃淮擊掌笑道:「妙極妙極。那依你所見,此事當如何了結?」

方維道:「言官舊怨,已有定論。」說罷提筆將舊怨二字抹去。又道:「六部官員,尤其是內閣,並無人敢為程若愚出頭。同鄉雖多,皆是外任,同榜雖多,品階尚低。現下西北東南皆有戰事,又正值春季天旱。此等小事,無非是小小風波,原不必使萬歲爺過於勞煩。若聖上有意大事化小,只將這些摺子盡數留中,著北鎮撫司將程若愚好生查問,過幾個月定他個冒犯長輩的罪名,杖刑發配就是了。」

黃淮冷笑道:「好一招大事化小!朝廷里的事情,倒教你一個小奉御算的清清楚楚。」

方維忙放了筆,跪下叩頭道:「小人以卑賤心思,妄自猜測,是大不敬的死罪。」

黃淮低頭看著他,緩緩道:「你倒是將高儉撇得清楚,昨天南京鎮守太監府給你的潤筆,讓我猜猜,可有二百兩?」

第26章 變數

方維低著頭跪著,膝蓋下面鋪的青磚是冰冷的,他的手指頭按在上面,也跟著一起發冷。他深吸一口氣,從懷裡掏出張銀票,向上托在手中,道:「督公明鑑,銀票只得一百兩。」

黃淮瞥了一眼,冷笑道:「只有一百兩,南京鎮守太監府也真不夠意思,怎麼到了北京來,出手還這樣小氣。」

方維不敢說話,值房內死一般的沉寂,過了一會兒,他的兩隻胳膊向上舉著,都漸漸麻了,只聽得黃淮道:「那天晚上,跟姓金的在內室一番答對,你倒也是沒有說什麼出格的話。」

方維低聲道:「小人是真心相勸,並無一點私心,請督公明察。」

他低著頭,眼裡只能看到黃淮的袍子下擺的一角,繡著連片的雲紋,黃淮淡淡地問道:「說到私心,你剛才那些猜測,便沒有袒護高儉的私心嗎。」

方維道:「小人以為,程若愚他如今已在錦衣衛獄中,外面的這些人一封接著一封地上摺子,意思總歸是要先救他活命,至於高儉,他去催宮裡的採買,見了誹謗朝廷的話,心裡不平,要上書彈劾,也是他們做奴婢的職責所在。」

黃淮道:「那依你所見,高儉倒是真撇得乾乾淨淨,一點兒也動不得了。」

方維道:「言官們的摺子,指斥他在南京荼毒鄉里這些事,原不過是舊調重彈,若是真的去查,不一定有確鑿實證,說不定翻扯起來,又像後湖案一樣,板子打到自己身上。程若愚的那些同鄉同門們,看他們摺子里的措辭,也只是謹慎小心,說程若愚資歷不足,不知深淺,求聖上開恩不與他一般計較,並不敢牽扯太多。」

他又叩了個頭,低聲道:」高儉畢竟是宮裡派出去的人,便是在外頭犯了錯,要怎麼處置,也應該是聖上、老祖宗、祖宗們拿主意的事,以小人的愚見,總不需要他們外頭的人吵吵嚷嚷,四處攀扯,傷了宮裡的體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