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著答道:「都是要上課的東西。光靠嘴說可不行。」
蔣濟仁引著她進了後面一間寬敞的花廳。廳里擺著幾列桌椅板凳,十幾個太醫在裡面端正地坐著, 都是二十餘歲的年輕面孔。
他們見了蔣濟仁, 就齊刷刷地站了起來, 叫道:「院判大人。」
蔣濟仁笑道:「我原說過給你們請最好的先生。舉賢不避親,這位盧大夫, 是我的弟子,在采芝堂執業坐診,著有《女醫良方》。今日便由她來給你們教課。」
眾人面面相覷, 又齊聲行禮道:「盧先生好。」這些人多半是家中數代學醫, 素有傳承,雖然聽過盧玉貞的名號, 只以為是借了方維之力打造出來的名醫, 心裡便有幾分鄙薄, 面上也就淡淡的。
盧玉貞很大方地走到前面, 笑道:「大伙兒都是同行,今日我師父在這裡, 我不敢誇誇其談, 只是講些經手的醫案藥案, 以作探討。」
蔣濟仁也笑了:「我一向以為, 師不必賢於弟子。」
盧玉貞笑道:「這是我師父謙虛。我當日只是一名農婦, 字都認不全, 是師父傾囊相授,我又不斷摸爬滾打, 才有了些許心得。在座諸位家學淵源,比我博學的大有人在。所以我不敢談醫書典籍, 只說些看病的故事。」
她從袖子裡拿出一疊藥方,分發給眾人:「各位請看一看這是什麼方子。」
眾人傳著看了,議論一番,推舉了前頭的一個人說道:「這藥方是治惡痢雜下的。阿膠、漏籃子、木香是主藥,可內服,又可炮製藥丸。」
盧玉貞點點頭,「說的很對。病人是郊外的農夫,五十歲出頭,身體一向康健。患惡痢半月有餘。照理說,這藥十分對症,可是病人服了藥,口吐白沫,渾身僵直,昏迷不醒,這又是怎麼回事。」
她將藥箱打開,取出一包黑色藥渣:「病人親屬將人抬到我的醫館門前,說要我償命。我伸手去把脈,病人臉色發黑,脈象細弱至極。這是病人煎藥剩下的藥渣,大家瞧一瞧。」
學生們來了興趣,都湊到藥渣前面看,也有伸手取了藥渣在鼻子下面嗅聞的。盧玉貞笑眯眯地看著,「緣故就在這藥渣里。」
眾人猜了一陣,莫衷一是。盧玉貞笑道:「我取了一點藥渣,用水沖乾淨了仔細瞧著。裡頭的漏籃子有些不對。雖都是淡黃色小塊,但漏籃子味道微辣,藥渣里的卻是麻辣。」
眾人鬨笑道:「原來是抓錯藥了啊,沒意思的很。」
盧玉貞道:「說抓錯藥,也對,也不對。我叫了抓藥的夥計過來,又有老夥計覆核,這給的藥是虎掌。」
眾人便不笑了:「《日華本草》中說過,漏籃子又名虎掌。」
盧玉貞鄭重地點頭:「漏籃子與虎掌,外貌相近,氣味仿佛,更有《日華本草》記載,所以採買藥材,常常弄錯。後來,我開了個附子解毒的方子,用豬油和紅糖熬在一處,灌下食道,病人便好了。」
她指著藥渣說道:「所以醫者之心,要以古為師,又切忌食古不化。陸游也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書上寫的東西,未必都對,凡事仍要源於實際。身為醫者,要時時警醒,切莫只會紙上猜度。」
她見學生們的眼中放出光彩,心裡十分暢快,又打開自己的針包:「我再講第二個例子,一婦人臉上生了膿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