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古代搞發展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葉如塵這輛車相似不同於現代自行車,他想了替代裝置,設計將腳踏與後輪連接傳動,雖然能騎動,但遠遠比不上現代自行車。

而現代鏈條目前還做不出來,雖然大燕朝已經能練鋼了,但要造幾百個一模一樣的小鋼片一時半會還是很難的。

再者「路」也是個大問題,燕京城天子腳下,路自然修得好,皇宮之內更是光滑平整。

可鄉野地方、城郊小路,都是土路坎坷難行的,一場雨後更是泥濘不堪,自行車根本不好走,況且還是沒有橡膠的木製車輪。

問題環環相扣,不是輕易能解決的。

所以這輛自行車目前來說根本無法大規模生產,成本高實用性低,沒有性價比可言。

皇帝問道:「既如此,葉卿為何還要提出來?」

葉如塵回答:「陛下,問題雖多,但不是不能解決,只要將技術一點點提上來,總有一天可以實現。」

回到御書房,葉如塵拿出圖紙展開,上面赫然是自行車各個部件詳細圖樣,往後翻,還有可以拉貨載人的三輪自行車,幼兒學步的兒童自行車。

「技術可以提升,問題可以攻克,只要敢想敢做便,上天入地也不是不可能。」葉如塵說道。

還有路的問題,「要想富,先修路」,這一點葉如塵在當年殿試時就提起過。

如今水泥已經有不少地方使用,水利、建築、國防均有涉足,但還遠遠不夠,範圍還能再進一步,普及水泥路,讓大燕道路真正做到四通八達。

葉如塵帶自行車來並不是要現在推行自行車,而是以它為開端,說出自己的目的想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縱觀人類千年發展史,每一次大跨步都離不開技術的革新。」

「如栽培糧食、製作農具、馴化牲畜;再往後,紡織術、造紙術、印刷術、燒瓷製銅鑄鐵煉鋼等等。」

葉如塵道:「其實我們一直在不停的發明創造,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歇,只是太慢了,我們被時間推著行走,數十年上百年才邁出重要的一步。」

「如果有相關的人才匯聚一起,潛心研究,便能加快社會發展進程,

造福百姓,迎來盛世王朝。」

皇帝和安王都知道,葉如塵說得這些不是空話,只要有計劃,他真能做到。

隴州區區三年,這人就搞出來了一系列新事物,並且真正做到了普及;再往前還有硝石製冰,蜂窩煤,每一樣看似不起眼,但都特別實用讓人離不開,這些一點一滴匯集,也讓大燕綜合實力挺高了不少。

還有那望遠鏡,因為材料稀缺只做出來三個,但玻璃的製作方法葉如塵有,雖然在隴州不能批量生產,可諾大的燕國能做到!

【開拓新思維,開創新時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