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忽的倒吸一口涼氣,霎時間酒都醒了一半。只覺得從頭到腳冷作一片,仿佛當初太宗皇帝的那把金刀,已經懸在了自己的脖頸!

媽的,這可開不得玩笑!

「倭國真敢如此?」他嘶聲道:「他們——他們居心叵測,到底想做什麼!」

穆祺微微一笑,心想這也未必是什麼深謀遠慮居心叵測。大概只是倭國人一貫裝逼蹭熱度的做派,為了鼓吹自信順手在中原偷了個名人充數;這種操作層出不窮,歷史上從徐福一直蹭到了楊貴妃;只不過這一次抄得得意忘形,一不小心踢到鐵板了而已。

也就是太宗皇帝實在是爬不起來了;真要是在永樂年間嘴那麼兩句,非得被逐一發送三保太監不可。

當然,有的事不上稱沒有二兩重,上了稱一千斤也打不住;沒有泄漏風聲時大家都好說話,一旦被人公開捅出去,那所謂口胡蹭熱度的藉口,可是決計解釋不了——還是那句話,你倭人寫這些東西,流傳這些東西,是要影射什麼?是在暗示什麼?是誰在指使?我看久經考驗的東廠公公,很有必要在外嚴查一番!

西西務者魏俊傑,建議倭國的建文餘孽不要讓公公們為難。

小閣老到底沒有東廠公公那久經鍛鍊的眼光,不能從倭國的蛛絲馬跡中迅速發現建文餘孽的蹤影,他左右張望一眼,才小聲開口:「當真麼?」

「當然是真事,也正因為是真事,我才覺得奇怪呢。」穆祺漫不經心:「倭人在本國寫什麼建文後人,到了京師就賣命的拉攏大臣、打聽消息;偏偏這位周至成又突然興致大發,恰恰好關心起了對倭國的朝貢事務——這個可能性嘛,似乎不大呢……」

倭國鼓吹建文後裔,你就跟著這樣的拊鼓相和,彼此配合;如此默契,難道純粹是巧合嗎?

單獨的一個建文殘黨猶自可恕,與外國勾結的建文餘孽卻是罪無可赦,嚴重之至;足夠周至成結結實實喝上幾壺,震懾得翰林院與禮部不敢動彈。別的地方扎刺也就罷了,要是在建文的問題上跳來跳去,那你的十族怕不是疑似有點多了!

小閣老的臉色陰晴不定,就連手中的酒盞都有些晃蕩——如果真能將周至成與倭人一起扯入建文餘孽的大案,那不但清流再不敢翻案,也能藉此敲打倭國,痛痛快快出他心口的一股子惡氣。

但收拾一個周至成也罷了,要以建文黨徒的罪名收拾倭人,乃至於與倭人勾結的一切京中官員,卻實在是件大事,連閆黨也不能不猶豫一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