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而眾所周知,高祖皇帝計劃縝密,早就給後代子孫預備了諸多脫逃的門路。即使真要從海上逃遁,安身也不會只局限於區區南洋一地,四處奔波,隨時隱蔽,才是上策。太宗皇帝之所以徒勞無功,正是沒有看破自己親爹的招數!

穆祺籌謀已久,此刻靈感迸發,洋洋灑灑,頃刻間便寫下數百上千字,一吐心中暢想。要論文辭優美,引經據典,他當然遠不能與翰林學士相比;但論史料充足,想像豐富,天下又有誰是他的敵手?他以一列舉了倭國高麗安南緬甸諸多的史料,逐一分析比對,仔細揣摩,大開腦洞,最後嚴謹的得出了自己的推想:

從種種證據判斷,建文帝及其餘孽必然預備了一個遠逃海外、四散流布的方案;企圖借著海外的勢力反攻大陸,再行復辟。

——這就是持續兩百年,綿延近十代人的流浪建文計劃,爾等文官識不識得?

認不得也沒有關係,穆國公世子火眼金睛,已經一眼看穿了建文餘孽的詭計。他甚至還可以大膽斷定,海外倭國就是建文餘孽反攻大陸的重要基地,倭人野心難馴,所以才這般的狂悖不經,惡逆犯上!

你說倭國並無此意?那我倒問問你,如果不是圖謀反攻中原,他們往沿海安插間諜、派遣倭寇、收買京中官員,又是要做什麼?

——你看,這種種蛛絲馬跡,一一都連上了吧?鐵一樣的事實橫亘在前,誰還敢誹謗世子是在發癲胡說?這樣的心思縝密、高瞻遠矚,不是精忠報國又是什麼!

如此寫到最後,穆祺筆鋒一轉,為自己的密折訂下最後的基調:

【……正因如此,才必得加強海軍,籌備海防,上慰太宗皇帝在天之英靈。畢竟,中倭友誼淵遠流長,絕不允許一小撮建文分子阻止了中倭邦交的大局!】

第22章 痛罵

政治鬥爭講究的就是個以快打快, 不給敵人絲毫喘息的功夫。小閣老與穆國公世子見面後不過六七日,周至成的親弟弟,兵部清吏司主事周至中便哭哭啼啼上了許府大門, 跪下框框磕大頭:

「表舅舅,求你救我大哥一救!」

自己的親戚上門這般哭求,正在苦苦參悟自然大道的許閣老終於坐不住了。他一身道袍, 從閉關的清室中踱了出來, 命人扶起周至中:

「何必如此急躁?」

大概是真從飛玄真君的青詞中參悟出了什麼天人化身的大道,或者是這幾日磕金丹磕得有些重金屬中毒反應不靈, 許閣老的聲音飄渺清雅, 隱然有得道高人的風度。周至中愕然抬頭,卻見自己的表舅舅寬袍緩帶, 飄飄的從屏風後現身。

清吏司主事無緣面聖,當然不知道這是當今飛玄真君清妙帝君萬壽帝君最喜愛的穿搭,簡稱大撲棱蛾子流。當然, 許閣老不敢僭越聖上,哪怕在家悟道,穿的也只是一件素白的麻布袍子, 不帶多餘的紋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