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輪深談聊到了宵禁前後, 到傍晚後世子與高學士又換上衣服,悄悄從閆家的後門溜了出去,回到家後召集幾位幕僚再次商議, 老老實實的蟄伏下來等待機會。
後面幾日的流程就相當無聊了。三日之後, 飛玄真君於皇極殿召見新科進士,受群臣進賀, 並現場為一、二甲的進士分配官位。人事安排的蛋糕早就在數日前便已經切割完畢, 諸位大佬竭盡所長,收穫都還算滿意。而在某些神秘人物的助力下, 二甲第六的張太岳也如願以償,蒙聖旨晉為翰林院的編修,並權知制誥, 校正文書,修正不堪入目的《元史》。
不要小看「校正文書」這看似平平無奇的職守。實際上,翰林學士之所以能在大安權傾一時, 靠的就是為皇帝起草詔令並訂正朝廷公文的權限。春秋筆法一字千金, 學士們在旨意中稍稍騰挪筆尖,頃刻間便能在朝廷激起驚天大浪,這樣呼風喚雨撥弄政局的神通, 才是翰林院清貴自持的根本。
也正因為如此, 翰林院的負責草擬文稿的那支筆稱為「士筆」,僅次於皇帝硃批的「御筆」及內閣閣老們寫票擬的「樞筆」, 威權之重,難以比擬。翰林院上下濟濟數十人, 也只有最為德高望重的幾位學士才能憑公議動用一二。如張太岳一流的後輩晚近,恐怕要在翰林院裡苦苦熬上十年的水磨工夫,才有資格在校正文書時磨一磨墨。
但現在嘛,翰林院上下被元史案一掃而光,高層的幾個老登基本已經是躺平等錘的階段;新陳代謝老幼交替,剛入職的萌新便驟然進入了提升的快車道。飛玄真君在翰林院大批的安插新人,正是要為將來的大換血做好預備——換言之,要是沒有世子在數月之前奮力一擊打通了翰林院牢不可破的階層,哪裡有如今的萌新晚輩們青雲直上的光明前程?心繫大局努力提攜後輩,這才是朝廷重臣應該有的風範;與之相比,各位占據高位戀棧不去的老登就未免太等而下之了。
以往常慣例,新科進士授官已畢,立刻就該是御街誇官君臣同樂的盛大典禮。但皇帝卻又特下旨意,推遲了恩榮宴的時間,說是不久後宗室及親王就要入京祝壽,為了彰顯天家隆敦孝弟的誠心,要等候天眷同領此宴,也算見識見識國家人才之盛。
這份聖旨暗藏玄機,頃刻便挑動了某根微妙的心弦。剛剛才上岸的職場新人或者還懵懂無知,尚且憧憬著躍過龍門後的美好生活;官場的老油條們卻是心中咯噔一響,曉得本朝例行的鬥蛐蛐大賽又一次開賽了!
排除異己攬權自專是歷代皇帝永不倦怠的追求,但具體實操上卻又各有差別。相較於高祖皇帝那種事必躬親渾身上下都是肝的作風,擺爛擺得理直氣壯的當今聖上更青睞的是權謀制衡之術——簡而言之,捧一踩一挑撥互斗,拉踩捆綁畫餅爬牆無一不精,致力於將朝廷培養成一個烏煙瘴氣的大號飯圈,自己作為唯一蒸煮高高在上,下首則是無數扯頭花吐口水為他飛玄真君老仙男拼命打call的毒唯。又能輕鬆又能掌權,兩全其美,豈不快哉?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