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張太岳還能說什麼呢?也只有垂手答應了
當然,僅僅送宮中是不夠的。這畢竟是爛尾了將近八十年的大項目,如今能在新一屆內閣的手中大功告成,好歹也算一件不大不小的功績。所以世子思慮再三,又親自寫了一張手令,讓翰林院撥一筆款出來,將英宗皇帝的史料刊印成冊,不僅僅是內閣,就連司禮監、東廠、錦衣衛,各個要緊的所在都要雨露均沾,共同體會翰林院的政績。
「各處衙門都要送到,這才是公平公正的道理。」世子指尖相對,若有所思:「不過嘛,資料送了這麼多,保密的難度未免就大大的增加了。張先生你應該也知道,朝廷的保密水平,一向都是……」
他以一個意味深長的沉默,總結了一切意猶未盡的陳述。
張太岳:…………
他艱難道:「……那如果泄密了呢?」
「如果泄密了,那就是各部堂官的責任,是市井謠言的責任。而非翰林院的責任,更不是你我的責任。」穆祺輕描淡寫:「當然,這其實也談不上什麼罪責。張先生,你讀過京中曾時興的《庭院春深鎖閣老》麼?」
·
——即使在皇帝歇斯底里的重拳下,如今《庭院春深鎖閣老》依舊在坊間隱秘的流傳,從未杜絕,也決計無法杜絕。事實雄辯的證明了。京師百姓的八卦欲望比一切衙門的強力都更強力堅韌,已經絕不是區區一點皇家威嚴可以制止的了。
以此現成經驗來看,文人們連活皇帝都敢編排,還會怕你個死皇帝不成?!
第64章 施政
雖然臨時的內閣只是皇帝緊急湊出的一個草台班子, 但諸位大人們搭起台子後辛辛苦苦幹了十餘日,好歹也算是把局勢拉回了正軌,有資格考慮一點比較長遠的措施了。
也恰恰在這樣的當口, 已經逐漸習慣了新內閣的六部百官們開始了大安官場承襲百年的傳統藝能,即風評時政,或曰背後蛐蛐人。頗有閒暇的大臣們冷眼旁觀了數日, 將內閣閣臣私下羅列成表, 仿照昔日王安石之舊例,給新內閣取了個「生老病死苦」的諢名。
這外號倒也不難理解, 如今內閣數人之中, 夏衍夏閣老是老病纏身奄奄一息,眼看就要蹬腿, 雖然還有個名頭,其實根本不理事,占了個「病」與「死」字;驟逢大事推脫不得, 李句容李閣老只能唉聲嘆氣愁眉不展,看著都叫人心生痛苦,所以占了個「苦」字。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