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在後世文獻中看到自己的名字還是蠻羞恥的,尤其是什麼「穆-海協定」,聽起來就很不正規。即使以穆祺的臉皮,一時也不覺微微一紅。
不過他轉念往好處一想,迅速又心平氣和了:
——名字古怪又怎麼樣呢?反正又不是我背!
【不過,因為雙方都沒有國際貿易,所以簽署的條約其實相當之粗糙。用後世的話講,就是沒有設置兜底條款——如果按條約的字面理解,那麼雙方的貿易是沒有金額上限的,無論江浙供應多少工業品,海商都必須吃下;同樣的,無論海商供應多少糧食,大安也必須吃下。違約的賠款極為苛刻,雙方都很難承受。
如果以通常的眼光看,這個無上限合同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大安是一個農業國,農業國哪裡有嫌糧食多的?而彼時的東南亞則是萬國輻輳的海貿聚集地,海商們無論拿到多少工業品都可以順手倒出去,一本萬利。當時的英吉利與西班牙荷蘭等正打得熱鬧,正好用中國的廉價工業品傾銷死這些老冤家。
但執行的結果嘛,卻是完全超乎了雙方的預料。海商們沒有預料到沿海工業技術進步速度的狂猛——實際上,在海剛峰大力引入新技術並充分組織勞力之後,僅江浙一帶的產量便超越了十年前全國的總和,增產的潛力幾乎無窮無盡,完全的予取予求;但大安同樣也沒有預料到東南亞的極度富庶、農業技術的進步,以及英吉利的持續不做人——海剛峰給內閣的公文中引用海商的原話,認為換來的糧食大概在五十萬石上下;為他背書的穆祺則認為,起碼可以有一百萬石的收入;但他們都沒有想到,英吉利人完全可以把天竺及周遭小國的最後一粒糧食給榨出來,填飽資本永無休止的大嘴。】
穆祺毫不意外的捏了捏鼻樑,心中微有起伏。
帶英一向的大缺大德是絲毫不出他的意外,簡直是世界貿易史上的日經操作。唯一有些驚訝的反倒是海剛峰的升遷速度——八年九年的時間內從縣令爬到正部級的巡撫,甚至有資格代替朝廷與海商談判——這個飛升速度簡直比原本歷史還要匪夷所思,足以叫進士出身的科甲官員都道心破碎。
這就是先天名臣聖體嗎?
……而且吧,從這個什麼歷史論述來看,人家海剛峰能迅速爬到這個位置,還真不是靠了臂膀和關係。所謂平淡里見真章,其餘的不說,單單「淞滬的工業生產」一行小字,隱匿的便是足以彪炳千秋的大功勞——現在的松江府可不是後世的上海,因為水道密集河流泛濫,一切經濟活動都很難開展;如果不是海剛峰費盡心力疏通水道興修水利,絕對不可能有什麼「工業生產」,更遑論後來之「大上海」!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